第十章 速行心的本质

有分心和心路过程的心生起立即灭去,这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佛法名词解释各种心的不同特征和不同功能,但却不明白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时,我们可能会有疑虑。所有这些佛法名词都解释了实相的特征,它们不仅仅只是存在於经典或教科书中,而是真正发生於日常生活中。它们就发生在现在,在看到,听到,闻到,尝到,经验到有形物体或思考的时候。这一刻我们在看,因此我们知道现在就有许多的心相继在眼门过程中生灭。比如:眼门转向心,眼识,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和速行心。所有这些心都是相继生起和灭去的。对佛法正确的了解会提醒我们去思考在看到,听到或其他感官根门经验之后很快生起的速行心是善心或是不善心。速行心以自己的一系列连续过程生起累积。

当我们了解心的本质可以分为善心,不善心,果报心和唯作心之後,我们就会知道哪一种心是业因,能在之後产生果报心。我们就会知道哪一种心是果报心,是由过去的业所造成的果。我们应该知道心路过程和离心路过程的心的本质。例如,我们应该知道结生心是果报心,是过去所造的无数业中的其中一个所带来的结果,它会在前一世的死亡心之後紧接着生起。结生心只会在整个生命中的第一刻生起,然后仅执行一次的功能,立即就灭去了,它不会持续。

结生心是果报心,它也是下一个紧接着生起的有分心的无间缘(anatara-paccaya)。有分心不属於心路过程的心,它执行维持生命的功能,有分心也是果报心,和结生心是同一个业缘。紧接着结生心生起的那一个有分心称为第一个有分心,在它灭去之後直到死亡心生起之前的有分心并没有特别的名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无数个有分心。

有分心不断地生起灭去一直到心路过程的心生起。在心路过程中最先生起的是转向心,它的功能是转向那个出现的对象。有两种类型的转向心:五门转向心,它经由五个感官门执行转向的功能 ; 以及意门转向心,它经由意门执行转向的功能。这两种类型的心都是唯作心,因此它们既不是善心,不善心也不是果报心。这两种类型的唯作心可以去经验令人愉快的对象(ittharammana)和令人不愉快的对象(anittharammana)。但果报心则不同,因为不善的果报心只能经验令人不愉快的对象,而善的果报心只能经验令人愉快的对象。

註释书(Atthasalini Book I , Part X,Ch. VI,S293)解释唯作心的特征是“就只是去执行一个功能”。有不同类型的唯作心。对於阿罗汉来说,已经没有善或不善,在速行心的过程是唯作心。但不管是阿罗汉或任何人,都有其它一般的唯作心,执行不同的功能。至於没有执行速行功能的唯作心,註释书(Atthasalini Book I ,Part X,Ch. VI,S293)形容唯作心是“就像花被风吹落,没有结出果子”。当花落下时,也就不会有任何果实。唯作心就像那朵被风吹落的花,它不能产生任何果实。有两种类型的唯作心不会执行速行的功能:五门转向心和意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只执行一个功能,它经由五个感官门去转向那个出现的对象 ; 而意门转向心则是会执行两个功能:经由意门去转向那个出现的对象 ,以及经由五个感官门去“决定”(确定心)那个出现的对象。

除了这两种类型的唯作心之外,还有仅限於阿罗汉才有的唯作速行心。註释书(Atthasalini Book I ,Part X,Ch.VI,S 2931976年版)提到:

那些已经达到唯作速行心的状态[这里指的是阿罗汉的唯作心]就像是连根被拔起的树的花一样,是不会有果实的。

只有阿罗汉才会有唯作速行心的功能,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不善心,它们不能产生任何的果。它们就像是根已经被拔起的树上的花一样,不会产生果实,因为阿罗汉已经完全根除了所有的汙染杂质,这些类型的唯作心仅仅只是执行速行的功能而已。

在眼门过程中,当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後,紧接着生起的心是眼识,眼识是果报心,是过去业力的结果。眼识看到的若是美丽愉悦的对象,是因为过去善的业力加上适当因缘条件的善果 ; 眼识若是看到不美丽、不愉悦的对象,是因为过去不善的业力加上适当因缘条件的不善果报。透过耳根听到声音的心是耳识,耳识是果报心。没有人会知道什么样的声音会在什么时刻被耳识听到。这一切都取决於适当的因缘条件和过去造的业。当气味透过鼻子被闻到时,是鼻识去闻,鼻识是果报心。当味道透过舌头被尝到时,是舌识去尝,舌识是果报心。在碰触的时候,冷热,软硬,压力等透过身体感官被经验到,是身识在经验,身识是果报心。因此在五门转向心执行转向到那个对象之后,业力是所有这些善或不善的果报心(双五识)生起的因缘条件。

双五识,比如眼识,耳识,是下一个心紧接着生起而不间断的无间缘。在双五识之後紧接着生起的领受心接收了同一个对象。领受心也是果报心,和之前的双五识是同一个业力的结果。当领受心灭去之后,推度心紧接着生起。推度心也是果报心,它执行的是去推度调查的功能。

在五个感官根门的心路过程中生起的果报心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领受心和推度心。这些心不像速行心那样一序列连续的生灭,它们只是果报心,是业力的结果。它们生起,执行自己的功能,然后就灭去。在推度心灭去之后,确定心生起,这个心也是意门转向心,它在五门心路过程中执行决定那个对象的功能。确定心是唯作心,它生起仅仅只是去执行它的功能然后就灭去了。当确定心灭去之后,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紧接着生起,它的功能是“快速地跑过那个对象”,除了阿罗汉以外,这些速行心的过程不是善心就是不善心。通常会有七个速行心,而且这七个速行心都会是相同类型的心,比如都是善的或者都是不善的,它们会一序列连续的相继生起灭去。现在,就有速行心正在生灭。

註释书Atthasalini(Book I,Part X,Ch.II,S2791976年版)使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在感官根门过程中,经验一个对象时心路过程中生灭的心。我们读到:

         一个国王上床就寝睡了。他的侍从坐帮他洗脚;一个聋子站在门口看门。有个守卫站成一排。然,一个住在边境村莊的人带着礼物来敲门。那个看门的聋子没有听到声音,帮国王洗脚的人给了一个信号给看门人,要他打开门,看门人开门看了一下。然第一个守卫拿到了礼物,传递给第二个守卫,接著再传递给第个守卫,然把礼物交给了国王,国王收下了礼物。

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个比喻时,应该会帮助了解心路过程中每个心的功能。出现的对象撞击眼根就好比是那个带着礼物来的边境村民在敲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出现的对象唯一的功能只是去撞击感官根门而已。边境的村民不能进去探望国王,但他的礼物被交给第一、第二、第三个守卫,然后交给国王。五门转向心的功能就像是那个帮国王洗脚的守卫。他知道有人来敲门,然后他给那个聋的看门人信号去开门。五门转向心的功能就是转向那个被感官根门撞击的对象,然后就立即灭去了。之后在眼门过程中,眼识生起了,它的功能是透过眼净色,也就是眼门去看到,这就好比是那个开门去探看的看门人。只有眼识才能执行看见的功能。被看见的颜色只能撞击到眼净色这个色法而已,然后眼识会知道这个被看见的对象。眼识不能执行接受的功能,它的功能只能去看然后就灭去。因此,领受心被比作是第一个接受礼物的守卫并把它交给第二个守卫。推度心就像是第二个守卫,检查礼物后把它交给第三个守卫。确定心就像是第三个守卫确定后决定把礼物交给国王,然后国王收下了这个礼物。

国王收下这个礼物是比喻解释速行心执行的功能是“快速地跑过对象”,迅速累积的是善心或不善心。透过眼,耳,鼻,舌,身或意门,速行心可以是不善心,善心,或者是阿罗汉的唯作心。速行心执行自己的功能,它们不能看,不能接受也不能推度检查或决定所出现的对象,因为前面生灭的心已经执行了这些功能。速行心是同一类型的心快速地跑过对象七次,可能是善心,不善心或唯作心。心路过程的心有时候不会是完整的。例如,有些情况是声音撞击到耳净色,但耳识并没有生起,因此声音不会被听到,那么速行心也就不会生起。如果心路过程是在确定心之后就结束,速行心也不会生起。速行心生起时会是同一类型的心快速地生起灭去七次,它们可能会是善心,不善心或唯作心。

依据适当的因缘条件,七个速行心连续地生起和灭去。第一个速行心是第二个速行心的重複缘(asevana- paccaya),第二个速行心经验和第一个速行心相同的对象,也是下一个速行心的重複缘,直到最后第七个速行心生起灭去之后就不会是下个心的重複缘。不善的速行心,善的速行心或是唯作速行心都可以是下个紧接着生起的心的重複缘。透过这个因缘条件,这些重複生起的心都会有着一样的本质,生起并执行速行的功能,善心和不善心能因此增加强度,它们就成为业缘,会是未来果报心生起的因缘条件。此外,它们也是未来善的速行心和不善的速行心再次生起的亲依止缘(upanissaya -paccaya),也就是习性。一系列频繁连续生起的不善速行心是不善心逐渐持续累积的因缘条件。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就立即沉浸在我们看到的。当我们熟睡没有做梦的时候,有分心不断地生灭著 ; 但当我们做梦或思考的时候,这是意门心路过程的心在思考着。当没有透过任何六个感官根门去经验这世界上任何的对象时,并不表示我们就没有任何的汙染杂质和烦恼。既使仅仅只是有分心生灭的那刻也会有潜藏的汙染杂质,称为随眠烦恼(anusaya kilesa)。

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汙染杂质:

  • 细微的汙染杂质 : 也就是随眠烦恼(anusaya kilesa),累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汙染杂质 ; 微细难察觉。
  • 中度的汙染杂质 : 也就是困扰性烦恼(pariyutthana kilesa),和速行心一起生起。烦恼只在心里造作,还没有付诸行动 。
  • 粗糙的汙染杂质 : 也就是违犯性烦恼(vitikkama kilesa),和速行心一起生起。心里不良的汙染杂质已经显露在行为和言语上了,比如犯戒。
 

因此,除了速行心之外的心,还是有汙染杂质以随眠烦恼的形式潜伏在内心深处。只有阿罗汉已经完全根除了所有的汙染杂质,不再有任何潜藏的随眠烦恼。

心路过程中,在眼识去看,耳识去听或是透过其它感官根门去经验对象之后,速行心会迅速累积一系列七个相同类型的欲界心,可能是不善心,善心或是唯作心。

在眼门过程中,有七种不同类型的心路过程的心。耳门过程或其他感官根门过程中也是有七种不同类型的心路过程的心。在意门过程中,则是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心路过程的心。

问题 :

  1. 五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中的心,有哪些是果报心?
  2. 非阿罗汉者有多少种唯作心?
  3. 除了唯作速行心,阿罗汉有哪些唯作心?
  4. 什么是重複缘(asevana-paccaya)?
  5. 哪些心可以是重複缘生起的因缘条件?

Topic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