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与死的循环

正如之前几章所提,註释书里解说心的第一个面向是心清楚地知道那个对象。记住这个可以成为念生起的助缘去觉知生起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或身识的不同特征。这样的经验可以体征到是心,并不是“我”在经验。心是实相,是法,它清楚地知道正在出现的对象。

心的第二个面向是心透过速行心的过程,一系列同类型的心累积自己(善,不善或阿罗汉的大唯作心)。由於心累积各种不同的善和不善,因此人们会有不同多样的喜好和习性。有些人累积了许多的贪,瞋,痴 ; 有些人则累积了许多善的特质。因为不同习性的累积,人的性格也就不同了。

心的第三个面向是果报心,它是过去业力的结果。它生起的因缘条件是过去累积的业和汙染杂质。如果一个人对心路过程的心有正确的理解,那么对什么是生与死的轮回就会更清楚了。我们一出生就一直在三个部份里打转:汙染杂质的轮回,业力的轮回和果报的轮回。这三类的轮回都被总结在心第三个面向,也就是果报心,它的因缘条件是累积的业和汙染杂质。

在速行心生起的善法或不善法会灭去,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累积起来,从这一刻接续到下一刻。前一刻生起灭去的心是后面紧接着生起的心能够生起的因缘条件之一,而前一个心的所有累积都会接续到下一个心。这就是为什么心路过程中的不善速行心和善的速行心,也就是快速累积自己的连续系列,会是之後果报心生起的因缘条件。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生与死的轮回有三部份:汙染杂质的轮回,业力的轮回和果报的轮回。汙染杂质的轮回是当感官门和意门去经验出现的对象后而生起的汙染杂质的轮回。汙染杂质在速行心过程中生起。然后是业力的轮回,透过身,语,意执行善的业力和不善的业力。由於业力的轮回因此也造成果报的轮回。

当果报心经由眼,耳,鼻,舌,身经验到出现的对象时,汙染杂质就会生起,然后再一次汙染杂质的轮回。喜欢或不喜欢的污染杂质透过感官门或意门出现的对象一次又一次地生起。污染杂质是善业和不善业的因缘条件,这也就产生了善的果报和不善的果报。所以这三类轮回是一直继续的。只要智慧还没生起,就不会有足够的力量达到体证四圣谛的阶段。那麽汙染杂质,业力和果报的轮回就会一直循环下去。

缘起法(Paticca Samuppada)讨论的是生死轮回的主要因缘条件以及轮回的停止。无明(avijja)缘行(sankhara),指的是业力轮回的因缘条件是由於汙染杂质的轮回。行(sankhara) 缘识(vinnana), 指的是果报轮回的因缘条件是由於业力的轮回。

无明(avijja)就是痴这个心所,它是不善法,它遮蔽了实相的真实本质,它是汙染杂质轮回的代表。

行(sankhara)缘於无明,“行”共有三种:

  • “ 功德行”(punnabhisankhara): 在欲界,色界中执行善业的意图。
  • “非功德行”(apunnabhisankhara): 在欲界,色界中执行不善业的意图。
  • “不动行”(anenjabhisankhara): 在无色界中和无色界禅定的善心一起生起的意图。
功德行指的是执行善业的意图,这包括了欲界的善业和色界的善业。

非功德行指的是执行不善业的意图。

功德行,非功德行和不动行都是识(vinnana)生起的因缘条件, 识缘於行。识是心(citta)的同义词,但在缘起论来说,识指的是果报心,是指结生心。结生心会在什么界或趣处生起是依据不同的业带来的结果。

佛陀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佛法,例如四种究竟法,四圣谛,或者是缘起论。这些不同方式的解释都是关於每一刻在发生的法,就现在这一刻。

心第三个面向是果报心。它的因缘条件是累积的业和汙染杂质。这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时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汙染杂质,业力和果报。对心路过程的正确理解是正念生起的因缘条件,能觉知不同的心在不同的心路过程去经验色尘、声音、其他感官或意门对象。如此智慧可以知道什么时刻是汙染杂质,什么时刻是业力和什么时刻是果报。

比如在眼门心路过程中,有些心是果报,而有些则不是:

  • 五门转向心不是果报心(是唯作心)
  • 眼识是果报心
  • 领受心是果报心
  • 推度心是果报心
  • 确定心不是果报心(是唯作心)
  • 速行心是善心或不善心(除了阿罗汉的速行心是大唯作心,以及出世间的果报心)
  • 彼所缘心是果报心
在眼门过程中有哪一刻是果报? 哪一刻不是果报? 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细节呢?对於知道这些法是因或是果是有用的。不善法和善法是业因,不是果报。当果报心生起时,是由业因引起的;果报本身并不是因。如果我们理解在哪一个时刻是果报心,是由过去的业所造成的结果,比如现在看到的,那么我们还会相信有一个“我”可以控制特定的果报心生起吗? 如果我们对於哪个心是因和哪个心是果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就会理解到“无我”的意义。在看到,听到,闻到,尝到,经验到有形物体或思考的时刻时,会理解到这些法都是无我的。这样的理解是念(觉知)生起的因缘条件。念去觉知现在生起的实相,如此智慧对不同实相的特征会有更多的了解,每一个实相的生起都是有各自的因缘条件。

有些人会害怕果报不会再生起,他们担心果报会在死亡时就结束。其实我们不必去担心果报在今天,明天或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再出现。当还不是阿罗汉无馀涅槃时,仍然会有许多的因缘条件会生起果报;它会一次又一次地生起,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业力会在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可以在这一世,从自己和其他许多的有情众生中验证到什么是善业或不善业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果报。

在经典增支部(Book of the threes, Ch. IV, S 33, Causes)的注释中提到,业力可以分为十六种:八种不善的业力和八种善的业力。不善的业力和善的业力都需要其他因缘条件才能产生结果。其中四个因缘条件是有利的(sampatti),四个是不利(vipatti)。有些不善业会因为有利的因缘条件而阻碍其产生不善的果报。这四个有利的因缘条件是 : 有利的出生地(gati),有利的身体状况(upadhi),有利的时代环境(kala)和有利的工作能力与职业。因此,当某人有一个有利的出生地,一个有利的身体条件,生活在一个有利的时代环境,并且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payoga),有些不善的业力就不会有机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不善的业力会有机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如果是出生於不利的出生地,不利的身体条件,不利的时代环境,工作上失败。同样的,有些善的业力在这些不利的条件下就不会有机会产生善的结果。

善的业力要产生结果也会需要四个有利的因素:有利的出生地,有利的身体条件,有利的时代环境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因此,当我们考虑到四个有利因素和四个不利因素时,就善业和不善业而言,业力可以被分为十六种。

有利的出生地(gati sampatti)是一个快乐的再出生。不利的出生地(gati vipatti)是一个不快乐的再出生,比如地狱。

在死亡心生起灭去后,结生心马上紧接着生起,我们都必须立刻再出生,但没有人会知道将是个快乐的或不快乐的再出生。有些人会希望是再出生在一个没有酗酒或吸毒的家庭,但只要死亡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我们不会知道是什么类型的速行心会在死亡心之前生起,也不会知道是哪个业力会在死亡心之后产生再出生的果报,出生在哪里。

当善的业力产生的再出生结果是在一个快乐的地方,除了带来这个快乐的再出生的善业,还有其他过去轮回中的善业。因为这个有利的再出生,这些善业使人有机会在这个生命过程中去经验到善的、愉快的果报。然而我们过去都曾造过不善的业,那么就不能全都是经验愉快的对象。不善的果报会透过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根门经验到不愉快的对象。我们都造过善的和不善的业力,但它们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是取决於有利或不利的出生和其他的因缘条件。

身体条件(upadhi)是另一个有利或不利的因素。苦(dukkha)有许多不同的层次,比如身体条件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即使出生为一个人,也就是一个快乐的再出生,但由於过去某个不善业的成熟,造成这一世的身体有缺陷或残疾。有缺陷的身体是一种不利的身体条件,会更容易让其它不善业带来不善的果报。

除了这个因素,还有时间的因素,它可以是有利的(kala sampatti)或不利的(kala vipatti)。有利的时代环境会容易让过去所造的善业产生善的果报。当一个人在有利的时代环境中生活,那麽就会有丰富的食物,水里有足够的鱼,田里有足够的米,取得食物并不困难,食物也不贵。当一个人生活的国家富足和平,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充裕的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那么过去的善业就有机会让善的果报心生起。善的果报心可以透过眼,耳,鼻,舌,身经验到愉悦的对象。

相反地,一个人若生活在一个不利的时代环境,国家处於动乱状态,食物很难取得,而且价格昂贵。那么善业就比较没有机会像在有利的时期那样容易去透过感官根门经验愉悦的对象。即使是不给任何人带来麻烦的正直的人也有可能会有不愉快的经验,他们可能遭受痛苦或疾病,或可能失去生命,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利的时代环境。一个人可能过去累积了善的业,但因为生活在一个不利的时代环境,处於一个动乱的国家,因此过去所造的不善业就会有较高的机会产生不善的果报。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好坏(payoga sampatti和vipatti)也是使业力产生结果或阻碍业力产生结果的因素。当一个人很聪明熟练地执行工作时,他在他的工作上是成功的。每种职业,甚至是小偷,完成任务都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的能力是职业上的成功,无论是善的还是不善的。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或任务,都需要技巧和能力去完成。工作上的成功让过去所造的不善业没有因缘成熟的机会产生不善的果报。一个人可能是正直的,但是如果他在工作上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使他在职场上是失败的,这或许会阻碍善的果报心的生起。

佛陀详细地教导了带来其适当结果的因,也解释了不同的结果生起所需要的不同因缘条件。他的教导说明了诸法无我的真相。没有一个我能够以意志力让任何事情发生。每一个心的生起都依赖不同的因缘条件。正如前面提过的,善业或不善业所产生的结果也取决於其他的因缘条件,比如:有利或不利的出生,有利或不利的身体条件,有利或不利的时代环境和职业的成功或失败。

对因和果,也就是对汙染杂质,业力和果报有正确的理解可以成为痛苦(dukkha)减少的一个因缘条件。苦(dukkha)是生死轮回中固有的。我们应该要知道关於心路过程中,比如说眼门过程中的心,哪些心是果报,哪些心是业力。我们也应该要知道果报心不能执行业力。如之前所说明的,在眼门心路过程中,眼识、领受心、和推度心是果报心;当一个人行善业时,是善的速行心在作用而不是果报心。

当一个人听到悦耳的声音时,耳识是果报心,它生起仅仅只是执行听的功能,然後领受心接收到这个声音,推度心推度调查这个声音。这些都是果报心,果报心不能执行任何不善业或善业。

当一个人闻到一股芳香的气味时,气味撞击到鼻根,鼻识是果报心,它生起去经验那个气味。然後领受心接收到这个气味,推度心推度调查这个气味。这些都是果报心,果报心不能执行任何不善业或善业。它们不能去影响身体的任何色法去执行任何的业力。

当我们说话,走路,举起手,或者是当身体为了执行不同的功能而移动时,这时候的心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果报心是不同的。速行心可以是善的或是不善的,可以引起身体的移动。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到执行业的心和果报心是不同的。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同类型的心会生起。眼识是果报心,喜欢所看到的食物的心是源自深植於贪爱的不善心 ; 不喜欢看到的食物的心是源自深植於瞋恨的不善心。尝到酸味或甜味的心是果报心。有欲望的心是身体行动的因缘条件,比如在吃东西,咀嚼和吞嚥食物的时候,是源自深植於贪爱的不善心。念可以生起并且觉知到不同类型的心的不同特征和真实本质。我们不用试图要逃离贪爱,而是应该要去了解它的真实本质是什么。只有这样,贪爱才能完全被根除。

从我们一出生,生活中就有许多让贪爱生起的因缘条件,因此贪爱就成了我们自然的本质。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有贪爱。因此,一天中贪爱生起的时刻是数不清的,只有智慧可以去了解。然而,如果我们看到了善的好处,这可以成为善心生起的因缘条件。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贪爱在速行心过程中快速地生灭。但是下一个心路过程的速行心可能是会有所不同的。如果念能觉知到享受食物的心,这是善的速行心。或是念觉知到色法的特征,比如软,硬,冷,热,弹性,压力,或出现的是酸,甜或鹹的味道,这也是善的速行心。

当一个人发展建立了正念,智慧可以去了解心的真实本质。在透过身体或言语的行动之前,不善可以被了解。念可以觉知眼识,智慧能对眼识的特征有正确的了解,清楚地知道眼识和带着贪爱的心是不同的。

如之前所提,心的第三个面向是果报心,它的因缘条件是累积的业和汙染杂质。汙染杂质是不纯净的法。当一个人渴望或希望获取什么时,那个时刻不会有知足和平静。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要得到什么东西,贪爱在那个时刻就没有生起,那个时刻就有知足。当一个人渴望某个东西,当一个人贪爱时,这时候就一定有无明伴随,它看不到这些时刻是不纯净的法,只有执取带来的混乱而没有内心的平静。每当一个人被自私的欲望和执著所扰乱时,那一刻就是不善的法。人们有时会把贪爱误以为是善的信心(saddha)。如果念(觉知)没有生起,智慧没有去检视实相,那就不会知道什么是不善的贪爱,什么是善的信心。

仍然还有汙染杂质的出家僧侣和在家众,贪爱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生起。只要不善汙染还没有被根除,不管是出家僧侣还是在家众都还是会透过眼,耳,鼻,舌,身,或意门出现的对象有所贪爱。一次又一次出现的不同汙染杂质可能会很强烈,然后透过行为或言语造作不同程度的不善法。如果汙染杂质被根除了,那么不善业也就不会再生起。当一个人造了业,在那个时刻生起的心和心所虽然已经灭去了,但业力从来不会消失。业力会从这一刻的心累积到下一刻的心,一直接续。正因如此,才会有业缘(kamma-paccaya),也就是业力是果报心和果报心所生起的因缘条件。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时刻是汙染杂质,什么时刻是业力或果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果报心。我们都只喜欢看到令人愉快的对象,而且永远都不够。我们都有眼净色,眼净色是业生色,是业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到,但不能确保我们是否会看到令人愉悦的或令人不愉悦的对象。这都是取决於业缘,也许是令人愉快的对象或令人不愉快的对象撞击到眼根,然后眼识生起去经验那个对象。当过去善的业力是业缘时,善的果报心就会生起并且去经验那个令人愉悦的对象。当过去不善的业力是业缘时,不善的果报心就会生起并且去经验那个令人不愉悦的对象。当耳识听到悦耳的声音,这是善的果报。当耳识听到不悦耳的声音,这是不善的果报。现在这一刻或下一刻会生起善的果报或不善的果报,是取决於经由感官根门去经验对象时是善的业因或是不善的业因。

所有生起的实相都有其因缘条件,有二十四个主要的因缘。业缘(Kamma - paccaya)是其中的一个,它也是果报生起的因缘条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或身识这些果报心和果报心所一起生起的因缘条件是业缘。没有人能按照他的意愿让果报心生起。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听到了。但当它们已经生起时,有谁能阻止已经因为业缘生起的眼识或耳识呢?

当心和心所经由感官去经验所出现的对象时,果报心和果报心所是一起生起的。果报心是果报心所生起的条件,果报心所是果报心生起的条件,果报心和果报心所互为彼此的果报缘(vipaka - paccaya)。

虽然业生色是业力的结果,但它并不是果报(vipaka)。色法和名法完全不同,果报是名法,是可以去经验对象的实相。色法什么都不知道,不能去经验,因此它不会是果报。

问题:

1 什么是业缘?

2 什么是果报缘?

3 业生色是果报吗?


Topic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