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概念 (II)
“抓取整体的外观,也就是经由欲望抓取令人愉快的征象,如对男性或女性的愉悦等,这是腐败的根基。”
当我们执取于男性或女性的整体外观时,这表示这个对象并不是究竟法。当我们认为我们看到了男人或女人时,我们是在意门过程想着概念,这概念的形成是由于经由眼根出现的不同的色尘的“相”(nimitta)。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整体外观是污染杂质的根基。透过欲(chanda raga)的力量,我们认为那个外观是有吸引力的。当我们喜欢一个概念时,比如腰带,这表示腰带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外相。人们会贪爱它,人们受欲望所支配。如果这个腰带不漂亮,如果它没有一个吸引人的外相,那么人们就不会喜欢这个腰带。经由眼根出现的色尘,可以有不同的外相(nimitta),不管是吸引人的或不吸引人的。我们在注释书中进一步读到:
“抓取细节(anuvyañjana),”各种不同样式的手和脚,微笑,大笑,说话,直视前方,斜视,这些细节(anuvyañjana)的显现揭露出各种污染杂质。
“细节”是引起不善污染生起的条件。当某人喜欢某一条腰带时,他喜欢它的外观,图象和细节。如果所有的皮带都一样,那就不会有很多种类和细节的不同。细节是不同种类的不善污染生起的条件。
问: 假如我们不执取于概念,我担心我们不会知道这是笔。
答: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去了解实相的真相。经由眼根看到的会灭去,之后意门过程的心能知道概念。智慧可以了解实相的本质,可以知道经由眼根出现的对象是色尘。智慧可以知道当心经验的对象是颜色,和心知道出现的对象是概念其实是在不同的时刻。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认为眼根出现的对象是人、或某个东西的错误见解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从执取的根基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要知道的是,当人们知道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东西出现时,这些对象是经由意门知道的概念。当我们发展四念住时应该要知道,为了能够觉知到自然而然出现的名法和色法的特征,应该要知道究竟法不是概念。人们应该持续的透过经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门出现的实相的特征来发展智慧。
问:您说过概念是法所缘?
答:概念是经由意门经验到的法所缘之一。
问:究竟法是否也是法所缘?
答:法所缘有六种。五种是究竟法,一种不是究竟法。我们应该要知道出现的对象只是概念。当对象不是究竟法时就是概念。
当我们想着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时,经由六个门被经验到的究竟法的特征是被掩盖的。因此,实相的真实本质并没有被知道。人们并不知道经由眼根看到的不是人或某个东西,撞击到眼根的只会是颜色,当智慧变得更敏锐时就能够知道看的那一刻的真相。
当真相被知道时,我们就可以放掉有一个我,一个人或某个东西存在的错误想法。我们就能够区分对象是究竟法或是概念,并且能够对经由六个门出现的实相有正确的了解。
问: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什么对象所缘被经验?
答:除了阿罗汉以外的人都会做梦。当我们醒来时,我们说在我们的梦中,看到一个亲人去世了。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概念还是究竟法呢?如果我们不仔细思考这点,就没办法知道真相。我们似乎真的能够在梦中看得到,然而当我们问某人他在梦中看到了什么,他会回答说他看到了人,亲戚,朋友和不同的东西。因此,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概念。因为在睡着的时候,眼门过程的心不会生起,而是意门过程的心在思考,它们“看到”人和不同的事物。当我们做梦时,我们梦到的概念是根据我们以前经由感官门经验到的对象所构思的。
此外,当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不同的主题并看到图片时,我们想到的是概念,我们不知道生起的究竟法的特征。我们不能够区分概念和究竟法的不同。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阅读或执行工作时,会有从眼根出现的对象,但我们通常都只会注意到概念并且不断地去思考它们。
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会构想出概念。幼儿在听到声音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们还不懂传统使用的语言。在看,听,闻,尝,或碰触时或许经验了不愉快的痛苦,他会生气,不喜欢或大哭。但他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措辞来表达他的感觉,因为他还不会说话,要等到他比较大的时候。有人能记得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发生的一切吗? 当眼识、耳识和其他感官认知生起时,那个时候我们还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言语中不同用词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会对童年早期的记忆逐渐消失的原因。当我们长大了,知道不同的声音的意义,这些声音形成了现在的用语,可以用来表达。我们透过眼睛和耳朵接受越来越多的印象,并将这些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记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传统语言的概念世界持续不断的扩展,它们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当人们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也希望可以看到动态图像和听到相应的声音。我们应该要知道传统上被认为是真实的在多大程度上隐藏了究竟法的实相。当我们看电视,看戏剧,听人们说话时,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是概念,什么是究竟法。在电视或电影中演出的人似乎是真实的人,但故事和演出的人就只是概念。究竟法非常迅速地生起灭去,然后就有其它的法相继生起灭去。当我们知道是一个特定的人时,那个时刻心的对象所缘是概念。
因为无明(avijja),所以不能够区别究竟法和概念,因此究竟法的特征大多时候是被掩盖的。人们无法知道经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门出现的不是人,也不是某个东西。如果我们详细地研读心、心所和色法,那么就可以逐渐累积建立对佛法正确的了解,这可以成为是正念生起去觉知究竟法特征的条件。因此就可以逐渐对外在的相(nimitta)和细节(anuvyanjana)所形成的概念有更多的舍离。
问:概念是否能成为正念的对象所缘?
答:不能。
问:从我刚才所听到的,似乎概念可以成为是正念经验的对象。
答:只有究竟法可以是正念的对象所缘。当味道撞击舌根时,这是经由舌门经验味道的舌识能生起的条件之一。首先生起的是五门转向心,然后是舌识,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速行心和彼所缘心,然后味道就灭去了。因此,在究竟实相里并没有“葡萄”。然而,当人们结合不同实相的经验并当成是一个整体时,比如“葡萄”,那么这个时刻心经验的对象是概念,不是究竟法。
当正念发展时,正念可以觉知究竟法的特征,智慧会了解并没有某个人或某个东西。当正念不生起,就只会有概念被知道,究竟法的特征就无法被区别。然后就会一直误认为是有一个我,一个人或某个东西的存在。
问:您说概念可以经由意门被知道。因此我认为如果意门过程有觉知,概念就可以成为正念经验的对象。
答:为了对正念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应该从这一刻开始了解。你现在听到声音时有概念吗?声音是究竟法,当知道声音的意义时,是意门心路过程的心知道一个概念。心的其中一个功能是去思考不同的字或名称,正念可以接着生起去觉知这只是某一种类型的心去想着那些字或名称的含义。
问:因此,正念可以知道是哪个实相在思考,但它不能知道概念。据我所理解。每个感官门心路过程之后都一定会有意门心路过程,没有例外。当看到的时候就是眼门心路过程开始,紧接着有分心在眼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灭去,然后意门心路过程的心生起去经验刚刚同样的对象。这样正确吗?
答:意门心路过程会在感官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经验同一个色法。如果感官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是贪根心,那么在第一个意门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也会是同类型的贪根心。意门心路过程会非常迅速地在感官心路过程之后生起。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比喻是当鸟栖息在树枝上时,影子就会出现在地面上。即使如此,当对象所缘经由感官门出现,数个有分心生起灭去,然后紧接着经由意门去经验。但因为心一个接着一个生起灭去,非常迅速,因此人们不知道经由眼根被经验到的只是撞击到眼根的究竟法而已。
问:当眼睛看到某个东西时,我们知道这是一支笔,这表示我们是经由意门知道“笔”这个词,对吗?
答:在我们想到“笔”这个字之前,心已经经验到概念。 概念不仅包括声音概念,不仅只是字或名称。
问:在看到之后,我记得看到了什么。那么那时刻的对象所缘已经是概念了吗?
答:巴利语的“pannatti"的意思是“概念”,指的是“让某个东西被知道”。
问:是不是每个感官门过程之后都一定会有意门过程,所以事物的意义才可以被知道?
答:五个感官对象所缘,也就是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和触所缘会经由两个门出现。因此,色所缘会经由眼门出现,有分心在之后生起灭去,然后经由意门出现。同样的,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和触所缘经由相应的感官门出现,然后再经由意门出现。
问:当我们尝到酸的时候会注意到很酸,这表示经验到的是概念吗?
答:什么是酸?
问:例如,酸的柳橙。
答:味道是究竟法,当我们想到一个酸的柳橙时,对象是概念。“酸的柳橙”这个词是声音概念。当我们给某个东西命名时,那是“名字概念”(nama-pannatti),名字是个概念。如果没有声音,没有语言,也没有想到事物的意义时,我们就不会去太注意那个对象。当声音是耳门过程的心经验的对象时,接着是意门过程的心去经验这个声音,想蕴记住不同声音的意义,这是心思考字和名称的条件。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名称来称呼,例如笔,铅笔,桌子或椅子;这些都是名称。没有一个法是没有命名的,因为法有它们特殊的特征,需要用名称来让大家知道。因此,法是命名的原因。在注释书(Book II,Part II,Ch.II,S391, 1999年版)描述了名称被命名的过程。我们读到:
“没有任何有情,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能被命名的。森林里和山中的树木等等,对于乡村里的人们来说,当被问到,“这是什么树?” 他们会说出他们知道的名字,如“相思树”,“胶虫树”。即使是那棵树的名称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会说:“那是无名树。” 这也代表是那棵树被认定的名称。
如果没有名称,那人们要互相了解是很困难的。既使是究竟法也需要被命名。佛陀根据法的特征,以概念来分类,分类的名称如下:
- 五蕴
- 十二处
- 十八界
- 四圣谛
- 二十二根
注释书使用不同的同义词来表示“名字概念”(nama pannatti)。它是一种解释,一种用语言给予某事物意义的表达方式。名字是一个独特的表示,显示了某事物的意义。人所发出的声音,以字母组合成的单字来表达某东西的意义。这些同义词说明了名字概念的含义。一个可以使某东西的意义被知道的名称。一个众所周知的想法或观念也可以称为是概念。因此,一般来说,概念有两种:
1.所知概念(pannapiyatta)或意义概念(atthapannatti): 经由概念所表达的意义。
2.令知概念(pannapanato)或名字概念(nama pannatti): 以声音或名称命名,使意义被知道。
如果我们记住这两类概念,那将更容易理解概念是什么。概念有很多种类,它们可以以更详细不同的方式分类。比如下列的分类方式:
1.形状概念(santana pannatti): 和连续性有关的,例如土地,山或树,形状概念是基于许多元素迅速地相继生灭。
2.组合概念(samuha pannatti): 用材料建造来组合相关的东西,例如车辆或马车。
3.表面实相概念(sammutti pannatti):例如源于五蕴的有情众生或人。
4.方向概念(disa pannatti):源于月亮运转的概念,例如东方或西方。
5.时间概念(kala pannatti):例如早晨或晚间。
6.季节概念(masa pannatti):和季节和月份有关的概念。月份是以名称被命名的,例如衞塞节(Vesakha)。
7.空间概念(akasa):例如井或洞穴。源于未接触四大元素的空间。
8.相概念(nimitta ):需要透过奢摩它发展的对象,例如圆盘的相概念。
我们在摄阿毘达摩义论里读到:
所有这些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不存在于究竟实相,仍以影子的形式成为被思考的对象。
它们之所以称为“概念”,是因为它们是以这种或那种的方式被思维,被理解,被表达和被知道。
之所以称为“概念”是因为它们已被广为人知。令知被称为概念,它被描述为“名字”,“名称”等等。
贪根心(lobha-mula- citta)经由眼,耳,鼻,舌, 身和意门一次又一次地生起。即使没有邪见伴随的贪根心(lobha-mula-citta ditthigata vippayutta),也不会只有贪爱经由六个门出现的究竟实相,它也会贪爱概念,贪爱事物的整体外观和细节,也会贪爱名字和种种思考的主题。
我们应该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经验到的对象是什么?我们经验到的对象大多是概念,因此究竟法的特征是被掩盖的,它们的真实本质是没有被知道的。
问:当我们碰触葡萄或葡萄的图片时,碰触到的是软和硬的元素,软和硬是究竟法,葡萄的味道是究竟法。许多实相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葡萄,我们称之为“概念”。因此,我认为概念是真实的。
答:味道是色法,味道生起就灭去了; 色法只能持续十七个心识刹那。葡萄的颜色也是色法的一种,生起很快就灭去了,因为色法只能持续十七个心识刹那就必须灭去。那我们可以说葡萄是存在的吗?
问: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答:葡萄是概念,事实上只有“味道”生起灭去,或者是“硬”的元素生起灭去。
问: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有许多究竟法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答:当人们没有了解到法的迅速生灭,就很容易把看起来好像是整体的对象当作是持续存在的。
问:概念不是真实的吗?概念是很多种究竟法构成的: 软,硬,热,颜色,气味或味道。它们加在一起;它们是一个整体,变成是有这样那样的颜色,这个或那个的形状,有这个或那个人外表的概念。因此概念是由究竟法所组成。
答:如果人们学会区别不同的究竟法一起生起时它们的各别特征,那么就会知道概念和究竟法的不同。人们应该要知道当法一次经由一个门所出现的特征。为了要了解真相,我们应该要知道色法是一次只经由一个门出现然后就灭去的实相。
每个色法只会持续十七个心识刹那,然后就灭去了。因此,色法没有时间站立,行走或做任何事情。在一个人把手举起来的那段时间,已经有超过十七个心识刹那生起灭去了。当看到人们在走路或举手时,事实上色法已经生起立即就灭去,紧接着其它的色法相继生起灭去。出现在眼门过程的色法是颜色,之后数个有分心生起灭去,然后有许多意门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走路或举手。十七个心识刹那是非常的迅速,因此,我们应该要仔细思考事实上发生的是什么。
应该要知道的是,现在这一刻经由眼根出现的色法只会持续十七个心识刹那,然后它就会在声音被耳根经验之前灭去。似乎我们可以同时听到和看到,但在听到和看到之间有一段间隔是超过十七个心识刹那的生灭。颜色经由眼根出现,持续十七个心识刹那,一定会在耳识生起前就灭去。
似乎我们可以同时听到和看到,但其实是不同时刻的心经验不同的对象。色法相继生起灭去。颜色经由眼门出现,之后有分心生起灭去,然后经由意门出现,数个意门过程的心想着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可以看到人们走路,举手或移动。当我们看到人们举手或走路时,已经有无数的名法和色法不断生起和灭去。只要我们还不能了解生起灭去的只是名法和色法,我们就会一直执著于出现的是人,女人,男人,或是这个那个东西的幻相里。我们会执取某个人或某个东西的概念。
当人们研读究竟法时,应该要记住它们是真实的,不是一个人,一个我或是属于任何人的东西; 它们不是女人,男人或是任何东西。真正的佛法是可以被验证的。人们可能经常听到究竟法是真实的,究竟法没有人,没有我,没有任何东西,我们可能自己会重复诵读这些话。然而智慧应该要发展到可以直接了解真相的阶段。味道和硬度是实相,由于这些实相,才会有“葡萄”这个概念。在究竟实相里,没有“葡萄”,没有人也没有东西的存在,只有生起灭去的色法才是真实的,只有色法和名法相继地生起灭去,非常迅速地。究竟法是真实的,它们不是概念。
一开始应该是要透过聆听和研读佛法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思慧。正确的思慧修行应该是按照实相的真实特征来了解。例如,我们已经了解究竟法是无我的(anatta),因此我们应该自然而然的在现在出现的法来了解无我的意义。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并发展智慧,以便能够根据所学去了解真相。
问:有人曾经问过概念是否是真实的。您说真相可以分为究竟实相(paramattha sacca)和表面实相(sammutti sacca)。我们可以说概念在表面实相里是真实的吗?
答:你可以这么说,但应该要知道概念不是究竟法。“葡萄”这个概念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是实相,当它出现时,我们会很容易执著于概念。我们会有“葡萄的味道”的概念,所以我们会称它为是“葡萄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