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漏 - 佛法线上讨论 (77)

四个漏

2021-1027


问: 四个漏里面不包括瞋恨,我可以说是因为这四个漏已经可以对应四种颠倒扭曲了吗?

AS: 现在在看的这一刻是什么在那里?眼识生起就只是那么一刻,在眼识生起之后是什么在那里并不被知道,但生气瞋恨的时候是可以被知道的。在那里的细微不善称为“漏” (Asava) :无明漏,邪见漏,贪爱漏和有漏一直在那里。漏是非常细微不被知道的不善。不善有不同的程度,既使没有透过六个感官门去经验到对象也还是会有潜藏的随眠烦恼一直潜伏在那里。

J: 如果对真相的了解还没有坚定的建立,如何能够经验现在在那里的是什么呢?请问应该要先了解真相还是先经验现在的法?

AS: 我们讨论现在在那里的是什么,就只是先在理智上了解在那里的是什么。真相是那个现在在看的,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和合的,没有人可以支配它生起。慢慢了解在那里的就只是法,没有人没有东西。如果眼识的真实本质不能被了解又如何能放掉是我在看的错误见解呢?

直接经验眼识的因缘条件是闻慧思慧,愈来愈清楚它是什么。当智慧还没到一定的程度时,在看之后很快漏就在那里了。我们可以开始了解哪些是佛陀的教导,哪些是别人的见解看法。如果不是关于了解现在在那里的真相是什么,那就不会是佛陀真正的教导。

S: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果没有贪爱和无明就不会带来瞋恨 ; 如果不是因为执取于看到的听到的,又怎么会有贪爱或瞋恨呢?事实上,生命中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来自于贪爱和无明,贪爱会去执取于看到的听到的。但其实在看的那一刻被看到的就只是色尘,那个去看的就只是眼识。

很细微的不善:无明漏,邪见漏,贪爱漏和有漏是不被知道的。但如果是比较明显粗糙的颠倒扭曲可以被知道,那就不是漏了。当我们谈颠倒扭曲时,其实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不善法,因为每一个不善心一定都是扭曲的。所以既使是第三果圣人已经不再执取于感官对象的贪爱了,但还是会有很细微的执取把那个苦的当作是乐的。颠倒扭曲是可以被知道的,但这和很细微的不善漏是不同的。

瞋恨通常是来自于执取,因为并没有真的了解瞋恨的本质是无我的。重点是有没有了解现在在那里的是什么,刻意要阻止瞋恨的生起不会是正确的道路。

问: 如果瞋恨不属于任何人,慈爱也不属于任何人,那为什么要对着没有人慈爱?

S: 慈爱是善的法,善是健康有益的法,善法不会带来任何伤害。佛陀教导法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不善法的危险与善法的珍贵。重点是了解法的共同特征都是无常无我的,才能够慢慢放掉对这些法的执取。了解慈爱或善法的本质比起试着让我要有更多的慈爱是不同的。

有些人读了经典后会想要有更多的慈爱,其实是贪爱执取于要为了自己有更多的善。这样子的贪爱会在当达不到期望时带来更多的沮丧和不安。

你想多点慈爱吗?

问: 没有我,就只是智慧的累积,慢慢地自然慈爱就会愈来愈多,瞋恨愈来愈少。我觉得在这里的佛法讨论气氛比起其它团体是比较和谐的。

J: 我们没办法透过表面上的行为臆测对方是友善或是什么样的人。慈爱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心里状态,我们可以把它想作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不是如何慈爱地去想着别人。慈爱可以被了解的唯一方式是在它生起的时候才能被了解。善心和不善心是完全不同的,善心的那一刻一定有平静。

一般会认为慈爱的生起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这样就很自然会去寻找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更多慈爱。在想着要如何有更多慈爱时,其实并不知道慈爱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生起被了解的。

我不认为在这里听闻佛法的人就一定会比其它团体的人有更多的慈爱。但在这里听闻佛法的人是对佛陀真正的教导有兴趣的。

S: 当我们现在在讨论的时候是有慈爱的吗?还是有细微的贪爱亦或是更强烈的贪爱执取呢?

问: 是慈爱。

S: 通常与家人朋友在一起时或是和宠物玩时,人们常常会误把贪爱当作是慈爱。所以佛陀说贪爱是慈爱的近敌。如果我们连慈爱和贪爱都不能区分清楚,又怎么知道别人是贪爱还是慈爱呢?

贪爱漏 (细微的贪爱) 是完全不被知道的,一天中几乎是贪爱多于慈爱,而且贪爱也常常被误当作是善的,因此应该要对法更诚实才能够更了解法。

问: 佛陀说应该要亲近善知识,远离不善法。

S: 亲近善知识指的是亲近正见智慧,了解不管是慈爱还是瞋恨,它们都是无常无我的。甚至当我们和一个爱生气的人在一起时或是在看电视,购物时,都有不同的法可以被了解,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亲近正确的见解,也就是亲近善知识。因为智慧的培养不需要看时间,地点或人,而是多听闻佛法并且谨慎去思慧。

智慧的逐渐累积自然而然就会是更多慈爱以及其它善法生起的条件。


Topic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