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转向心

五门转向心

一个心路过程有七个程序,每一个心都按照固定不变的程序生灭,五门转向心是心路过程里的第一个心,当过去有分心、有分振动心和有分断心相继生起灭去后,五门转向心就紧接着生起,作用是使心流从有分流转向所缘。五门转向心在所缘撞击的任何一个根门时生起,但它并没有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碰触的功能。举例如味道撞击到舌净色时,五门转向心知道这个所缘撞击到舌门,但它不能尝到味道。比喻为就好像知道有访客到了门口敲门,但还不会知道访客是谁。

心路从五门转向心生起的刹那开始产生,以“看”为例,真正的“看”是在五门转向心之后的眼识心生起执行“看”的功能,在五门转向心之前的有分心不能识知现在的所缘。由于转向心能在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等五个生起,因此称为五门转向心。又如果转向心在眼门生起,也称为眼门转向心,在耳门生起称为耳门转向心,在鼻门生起称为鼻门转向心、舌门生起称为舌门转向心,在身门称为身门转向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访客,当我们想到访客时,我们想到的是人,但在眼门,这些可看见的颜色是访客;当我们听到声音时,声音就是我们现在的访客。气味在鼻门出现,是鼻门的访客;在舌门,之前我们认为有各种各样的味道,不论是酸甜苦辣、咖啡茶水,现在味道出现的时候,要知道味道就是访客,是透过舌门出现的一种实相。

仔细想想现在有访客吗?认识访客了吗?其实我们的客人不是人,是各种呈现于当下的所缘对象,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有客人来访,不管是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客人?

老年人在缺乏陪伴时往往会感到孤独,当他们还年轻时有着众多的亲朋戚友,过着欢乐热闹的生活,当年龄老化,会感到来访客人减少。当我们问老年人他们最喜欢什么时,他们通常会回答,最喜欢的是有人来探访,可以愉快的交谈。然而,事实上,每个人每个时刻都有访客,访客就在我们去看、听、闻、尝或碰触的那一刹那。当这些访客来的时候贪爱的心会生起,对那些透过眼、耳、鼻、舌、身所出现的一切感到满意或不满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生存在概念的世界里,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很多的人,有动物,有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有香有臭等等;但是在究竟法上,这些透过感官来访的客人其实是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热软硬松紧等等色法,这些色法是呈现在眼、耳、鼻、舌、身的不同所缘,是透过五个根门出现的究竟实相。当我们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人或是不同的东西时,心已在概念中了。

有多种类的客人

问: 请问老师,这个有访客来的比喻,是佛经里有的呢,还是老师自己的比喻?

答: 佛经里可能没有用客人这个名词比喻,而是用了别的名称,但意思是相接近的,这我们将在以后谈到。如果没有用佛经里的名称,但可以帮助了解,这样是可以接受的吗?因为客人有多种类,有的客人我们并不喜欢遇上,但是有些客人却是我们所期待的,对吗?

如果客人是匪徒,那没有人会愿意他来,但假如是亲朋好友,我们会希望他们快些到来。但是在实际上,所有的色是色法,色法没有感知的功能,色法不会对任何人有好或不好的意图。现在正出现的声音只是色法,那它什么时候是匪徒,什么时候是亲戚好友?

在所缘出现时有善心或不善心生起,如果对所缘感到欢喜满意,匪徒就在那里,因为贪爱就是不善法。不善对任何人都不友善;善则比如是随时会给予扶持协助的近亲善友,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不同的心的实相。

不善是匪徒类的客人 - 善是亲朋戚友类的客人

当你想到强盗匪徒,会觉得可怕,不希望有这样的客人,但是匪徒是和不善心一同来的,在看到的时候生起贪爱或厌恶的心,那是贪婪或憎恨,这些是会在将未来不知什么时候带来匪徒类客人的因。反过来说,在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身体接触到所缘时有善心生起,那就有条件在未来出现良好的近亲戚友,因为善是因,在未来带来的是善的果。

所以,来访的客人是匪徒还是善友,关键在于个人,色法没有知觉,色法没有选择性,响起的声音,不能够选择要让谁听到或不让谁听到,声音响起撞击到某个人的耳净色,就是那个人的客人。譬如在深夜中响起巨雷,但有人在熟睡中没听到可怕的打雷声,那雷声就不是这个人的客人;而是那累积了不善因的人的听到可怕的声音,就成了他的客人,所以这是基于业的因缘关系,不是别人致使的。

呈现于当下的所缘就是我们的客人,这样的了解可以培育正见的滋长吗?有客人要来,但不知道是什么客人,不知道会下一刻听到什么声音,会闻到什么气味,什么味道,或是冷热软硬等,不论出现的是那一种,都是感官的客人。我们不知道接下去会出现的是什么。

不知道这些真相,是因为还没有智慧,不知道究竟法,也就始终都在无明中。


Topic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