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基础 4
老师: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法的名词的时候,不应该不求甚解的越过,必须经过仔细聆听、认真思考,直到我们的知识真正增长,逐渐明白只是知道佛法的名词和真正知道法的实相的不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回答他们看到什么,看到桌子,因为他们对他们所看到的有记忆,所以他说他看到了桌子。如果看到花,就必须对所看到的花有记忆。慢慢的也可以了解到那个称为花的,可以称为花,也可以不称它为花,在于对当前出现的法相的记忆。
因此,无论什么法出现,这意味着必须有那个法出现的因缘条件,那个法才会出现,这是佛陀开悟的事实,不存在没有因缘条件就生起的法,不论是名法还是色法,对法生起的条件一无所知的人什么也不知道,但智者知道有什么因缘条件导致那个法的生起。现在有声音响起,必定有听见那声音的法生起,否则声音就不会出现。声音也是有因缘条件才生起的吗?
维猜:声音响起了会灭去是可以理解,因为现在就有时听到,有时没听到,但不明白声音的因缘条件。
老师:因缘关系是阿毗达磨藏的最后一本,刚开始听到这个的名词就能理解吗?
维猜:如果只是这样听,那是不能理解的。
老师:呈现在眼前的颜色是一种眼睛可见的法,佛陀说法生起立即灭去,但是我们觉得眼前的颜色景象始终存在,没有研习佛法,就不明了法生灭的真相,因为法的生灭无比迅速,以致仿佛是没有灭去。这就是从不了解法的真相,而至逐渐知道法的真相,在达到这个阶段之前,必须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培育智慧,要知道,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因为它发生了,而且是由于缘聚的因素而发生,不论是名法还是色法。
巴利语中对因缘条件而生起的法称为行法,意即是造作的法,因为缘聚而生,缘尽而灭,例如,在“见”时,“见”必定已经生起;在“听见”时,“听见”必定已经生起;在触碰到“硬”时,能知道“硬”是因为有一种有认知、识知“硬”的法生起。所以才知道“硬”,我们不可能在“硬”还没生起之前就知道“硬”。所以今天就增加“行法Sankhara Dhamma”这个名词。
听者:刚才老师问此刻能看到是什么原因,我想是因为有心和心所,它们一起生起。
老师:我们现在还没有把名法分为心和心所,现在我们只谈论法的两大类,即名法和色法,以真正分辨它们的不同,色法无法知道任何事情,有七种色法能显现,那七种色法呢?除了这七种形态的色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出现其他形态的色法呢?
维猜:日常生活中有通过看、听、闻、尝、和触到的七种色法显现,它们是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和身体接触到的冷热、软硬和松紧等七种色法。
老师: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色法只有七种,但是我们就纠缠在这七种色法中。每个法生起时它是因缘造作的,生起后立即灭去。没有生起的法,它会灭去吗?
维猜:不能。
老师:是的,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现在就有正在生起又灭去的,比如声音,那声音它就是真有的法,尽管还不完全了解,但你会明白,当这是真的时,有一天它是可以被证明的,但必须建立在智慧的培育基础上,并不是仅仅通过聆听就能见证法的生和灭。
有四种究竟法:心、心所、色、涅槃。对于心和心所这两个属于名法的法来说,心是主要的认知、识知状态,以心为主,心识知正在出现的对象,心正在识知的对象巴利语称为“所缘ārammaṇa”。当心处于识知状态时,一定有一个对象是被心知道的,那被知道的就是那个心的所缘。
安诺:我们现在只谈论名法,心生起知道一个所缘,心所随心一起生起,当心生起知道那个所缘时,心所也知道那同个所缘。比如此时见到眼前的景象,就必定有一个看的心生起看到那景象。至于伴随着心生起的心所,就可能是其他情绪,比如愤怒、嫉妒、善意、感受等等。
老师: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四究竟法。色法已经说过了,至于名法则有心与心所,心是认知、识知所显现事物的主要首领,心当下所认知、识知的对象,就是那个心当下的所缘。
心的特征是认知,心一旦生起必定有心识知的所缘,但心是行法,必须有因缘和合的因素才生起,什么是心生起的因缘和合条件呢?名法是有知觉功能的法,当心在认知状态时,和心一起生起的另一个有知觉功能的法也知道同一个所缘。也就是说,在名法生起时,有作为认知主导的心识知那个出现的所缘,但心是行法,心不能单独生起,必须有一种有造作功能的名法一起生起,这种有造作功能的名法称为“心所”,意思是它是随心生起、在心中生起然后消失。心所完全没有形状,它伴随心同生同灭,也不会在心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生起。
我想问,在一天中,是只有一种心,或是多种类的心生起?
维猜:是很多种类,比如看到,听到,高兴,悲伤等等。
老师:什么原因导致心以各种方式生起呢?
维猜:因为有不同种类的所缘,例如眼睛看到的称为颜色的所缘、声音或气味等等。
老师:看的心生起灭去后,接下去听的心不是见的心,听的心也不是思考的心,这说明心有很多很多种类,而且都是不同的。虽然每个人每天的心思都不同,但心生起灭去,没有一个已经灭去的心可以重生再现。
从这里我们开始看到,生命就是心在不停的生起了就灭去,心每时每刻都转向所缘,这意味着心是一种生起了必定会知道所缘的状态,心的生起不能没有它不知道的所缘,心知道所缘后灭去,什么也不剩,没有任何的存余。自有生命以来,到昨天、到今天,有什么是灭去的心剩下的?可能你会认为还剩下一些,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继续存在以致让我们执取为那是恒常固有的。刚才听到的,现在还在吗?
心生起听到声音,然后灭去,已经灭去的心将永远不会再回来,在听到新的声音时,依赖的是新的因素,新的听觉系统,因为即使是色法也是生灭的,只是色的寿命比心的寿命长,也就是说,一个色的寿命,等于十七个刹那的心生灭,色和心的速度快到根本不需要思考。虽然现在好像看和听是在同一时间,但看和听的心相隔超过十七刹那的心,因为无知使我们不能知道这些真相。
维猜:舒净老师讲到了心所,心所有多种类,它们和心一起生起,是导致心有不同类型的因素。例如同一件事有人愤怒,有人喜欢,这就因为与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的不同。
老师:心是法吗?
维猜:心是法,因为心是真有的。
老师:心是行法吗?
维猜:是,因为心必须有因缘和合的条件才会生起。
老师:心所是名法还是色法?
维猜:是名法,因为和心知道同一个所缘。
老师:心所是行法吗?
维猜: 心所是行法,因为和心一起生起,同生同灭。
老师:刚才的问答是一个复习,明白真正存在的法是究竟法,如果你仍然不了解法的本质,谈论涅槃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谈谈一些重要的心所,例如感受,每个人肯定都有感受,今天你有什么悲伤吗?悲伤或不满可能不足以能明显地感受到,但它们与舒适愉快是相反的感觉,如果你善以观察,你会觉得感受很复杂,也不确定性。尽管感受很多样,但感觉的情绪确实存在,感受就是一种法,请问感受是心还是心所?世间有没有感情的人吗?
听者:有。例如失去知觉的人,只是躺在那里,或躺在医院里,但没有意识。
老师:我们曾经这么想,是吗?认为那时没有任何感受,但实际上有五种受。对于心来说,快乐是一种受,与悲伤相反。有时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却为何悲伤?这表明心里的感受是与身体无关,即使是拥有一切的人也会痛苦伤心,而且感受也不稳定,当亲人失散或发生灾难性的事情时,就会感到悲伤。悲伤是名法,因为色法没有任何感觉。尽管色法不会悲伤,不会快乐,但是只要我们的身体存在,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触碰到身体,因而产生了舒适或痛苦,身体的感受有两种:乐受或苦受。心理的感受有快乐或悲伤,快乐或悲伤的感受是很明显的可以知道,但是心理的感受但还有另一种即不是快乐也是不悲伤的平淡感觉。
有平淡的感觉就不能说是没有感觉,因为名法是一种知觉的状态。因此,当每在知道某个讯息时,一定有感受的心所一起生起。佛陀把感受的心所,称为 “受心所vedanā cetasika”。没有人会说没有受心所,因为每次心生起时知道一个所缘时,都必定有受心所一起生起,没有例外的。因此在一天中,什么感受是最频繁的生起呢?你现在能回答吗?
因为心和心所是一种认知、识知的状态。受有五受:身体的乐受1,身体的苦受1,心里的快乐1,心里的悲伤1。另外一个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的中性感受。所以在一天中,生起最多的是中性的感受,什么时候是没有感觉的呢?
听者:熟睡的时候没有感觉。
老师:当熟睡的时候,有心就像没有心一样,因为没有知觉,等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睡着了,所以在熟睡的时候并没有死去,还有心和心所的持续生灭,但其时的心没有执行看、听、闻、尝、思想等的功能,此时心不觉知眼、耳、鼻、舌、身、意的所缘而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称为“有分心”,它的作用仅在于维持那个人生命的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