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意波罗蜜 8

决意波罗蜜 (adhiṭṭhāna pāramī) :有坚定于开悟必要条件的决心,是为“特相”。克服那些开悟必要条件的对立面,是为“作用”。有不动摇之心去完成,是为“现起”。开悟的必要条件,是为“近因”。

决意波罗蜜,就是坚决的要体证了解四圣谛。虽然这条道路,是非常长远的道路,倘若有坚定的决意,总有一天,会抵达目的地。因此,这一世的坚决之心,应该是坚决的去培养一切善,直到能够体证四圣谛。这个坚定的意愿,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改变。

决意波罗蜜并不是有坚定的意愿想要,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可碰触的对象。倘若只是沉醉迷惘在,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可碰触的对象,就会一直这样继续不断地沉迷下去,这样的坚定意愿并不是决意波罗蜜,并不能够彻底的舍弃不善的污染。

心是生灭变化的,一会儿是善,等一会儿又是不善。有时候明明是很坚决要行善的,但是,只要有不善的法生起,就那么轻易的抛下善法,很轻易的就去跟随着那个不善的法,被它牵着走。所以,必须要很稳健,很坚定的去消磨不善的污染。对善的法不怀疑。对不善的污染不动摇。有意愿想要了解真相的人,必须看到决意波罗蜜的利益。因为,倘若缺乏了此波罗蜜,也无法让诸善法生起。

在大菩萨的某一世里,显现出让我们看到那一世的大菩萨是如何建立决意波罗蜜。

胜义灯 (paramatthadipanī) 小部 (aṭṭhakathā khuddakanikāya) 行藏 (cariyāpitaka) 哑跛本生经 (mūgapakkhacariya) 三藐三佛陀讲述关于他的过去世的某一世,如下文所述:

那时,当我是“迦尸” (kāsī) 国王的孩子时。那时,我的名为“哑跛” 或 “木伽趴卡” (mūgapakkha) 。但是,诸多之人也叫我“彼达” 或 “德弥雅” (temiya) 。诸多之人,例如,母妃,父王等都叫我 “木伽趴卡” (mūgapakkha) ,那是因为坚定的决意要作聋哑者和跛废者。另外,因为“摩诃萨”或“大菩萨”的出生带给国王和诸大臣的欣喜,产生极大的开心,喜悦, 惦记等,因此,也叫作“德弥雅” (temiya) 。 (因这两个缘故,所以有两个名字。)

在这一世里,当 “迦尸” (kāsī) 国王在 “瓦拉纳西” (bārāņasī) 治国时,迦尸王他有一万六千个嫔妃,但迦尸王的一万六千个嫔妃膝下都无子,全都无法诞下一位公主或一位王子。人民们对此事都非常慌张,担忧王家没有王子继承王位。因此,就向国王说,请国王有意愿诞生王子吧。国王就命令诸嫔妃,你们有意愿诞生王子吧。诸嫔领命之后,诸嫔妃就祭献月神,向月神祈求孩子。即使是有很大的意愿,诸嫔妃也无法如愿。至于 “摩达王”的女儿,“月光天女” (candādevī) ,她是迦尸王的王妃。“月光王妃”有俱全的戒,完美的戒律。当国王向诸嫔妃下旨,让诸嫔妃有意愿诞生王子时,当月亮圆满之时,王妃就守护八戒,维持戒律。念想到自己的戒律,行真实之礼,立誓,倘若我的持戒是完美无缺,因这个真实,让我如愿有个子嗣吧。

那时,大菩萨就结生在 “月光王妃”的腹中,当大菩萨诞生之时,同时在诸大臣的家中也有五百个婴儿诞生。国王有旨让那五百个婴儿作王子的玩伴,国王赐五百位乳娘以及婴儿的首饰物品给这五百个婴儿。此外,国王还命令让六十四位乳娘专程贴身伺候王子。

当王子满月时,诸乳娘就带王子来面见国王。国王就抱起王子来坐在他的大腿上。那时,有四个土匪被抓,大臣请国王下旨判刑这四名土匪。这四个其中之一的土匪,被用有刺的藤条打一千下;另外一个土匪被囚牢;另外一个用尖利的棍向他的身上捅刺;另外一个用尖利的木棍刺穿他的身体。大菩萨听到自己父王的判刑,内心非常难过,非常惶恐。心想,造下如此重大的业。此业,将会走入地狱,将会带来地狱之灾。

另一天,诸乳娘伺候大菩萨入睡在 “王盖 ”之下, (王盖就是九层白伞,此九层白伞或王盖是代表国王之尊的标记) 。当大菩萨睡在王盖之下,片刻就睁开眼睛看见王盖,就自言自语,我是如何来到这个王宫呢。大菩萨想呀想呀,就回想到自己是从天界而来到此处。也回想到在天界之前的上一世是从何处来,看到自己曾经是在地狱度过。那在地狱度过之前的上一世呢,就回想起来,在下地狱之前我曾经就是在此国当国王。接下来,大菩萨心想,我不需要这个国王之位,那我又如何才能逃脱此处,脱离这个王宫土匪之窝呢。

接下来,有一位天人,在某一世里,她曾经是大菩萨的母亲。她住在王盖里,她是寻找利益者,为大菩萨的利益而寻找利益。就引见大菩萨装成哑巴者,跛废者,耳聋者,目的就是能够脱离王位。

当大菩萨聆听天人的引见了之后,就有意愿想要脱离王位。大菩萨坚定决意的在十六年间,时时刻刻行此 “三法”, “三法”指的是三种行为,就是:决意的行哑、决意的行跛、决意的行聋。缘于坚定不移,决意,不动摇。从那天起大菩萨就坚决的装成哑子、跛子、聋子。母妃,父王,以及诸乳娘等,他们都产生了一种想法: 通常哑子的下巴,聋子的耳朵,跛子的手脚长的都不是这样的,莫非这件事另有隐情。因此,他们就开始试验王子。首先断乳汁,一整天都不让王子用乳汁。即使王子的身体,整身苍白,也没有因为饿而哭闹。当王子的母妃看见王子的样子时,心想,我的王儿应该饿坏了,就命令乳娘赶紧服侍王子用乳汁。诸乳娘有时服侍王子用乳汁,有时没有服持王子用乳汁。即使一直这样的试验了一年,也没有看到王子有任何的改变。诸乳娘就产生了一种想法: 通常小孩喜欢可以咀嚼的食物,喜欢饼干,喜欢水果,喜欢玩具。诸乳娘就安排此物给王子,在这五年间,一直这样的试验,也没有看到王子有任何的改变。接下来,诸乳娘产生了一种想法: 通常小孩会怕火,怕发情的大象,怕蛇,怕抽剑者。我要以这些方式来试验,但不伤害到王子而试验。

大菩萨念想到地狱的危险,所以并不被此试验而动摇。因为大菩萨看到,地狱之灾是比这些还更加的可怕百倍,千倍,十万陪。诸乳娘一直这样的对王子试验,也看不出王子有任何的改变。诸乳娘又产生了一种想法: 通常小孩是喜欢看娱乐的。把隔帘垂下,在乐器和大菩萨之间隔着隔帘,有海螺乐器,鼓器等。然后,在王子的耳朵边,隔着隔帘的两侧,同时一起吹出海螺声,打起鼓声,敲打出很大声的声音,但王子仍然无动于衷。接下来的试验,就是在漆黑之处里点亮着灯光。把甘蔗汁涂上王子的肌肤之后又带王子去苍蝇非常多的地方就寝,不服侍王子沐浴等。接下来的试验,就是走进王子就寝之处,有大便,小便等。用侮辱的语气,态度,辱骂取笑,堂堂一位王子却就寝在被大便小便淹没之处。接下来,把火盆放在寝床之下燃烧,为了要试验王子。即使是使用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也看不出王子的任何变化,一直这样的轮流试验,直到王子十五岁。

当王子十六岁时,诸乳娘有一个想法,认为世人,不管跛子也好,哑子也好,聋子也好,对欢乐愉悦的事,没有不生起欢乐愉悦的。因此,就安排歌姬来试验王子,用香水沐浴服侍王子,然后为王子更衣装饰,如同天人般之美。请王子移步上城堡,城堡中的一切都只是愉悦之事,有花朵,有香料,有花环等,布置如同天界般,让性感的身材,漂亮的女子,如同仙女般美妙的身姿,侍奉王子欢乐。诸女子使用各式各样的美人计来诱惑王子,让王子一起来欢乐。源于大菩萨有强大的智慧,就憋著呼吸气,大菩萨有意愿的让诸美女无法触摸到他身体上的感触。当诸美女无法触摸到王子身体上任何的感触时,诸美女心想,此王子有如此僵硬之躯,定然不是人族,定然是妖族。之后,诸美女就决定离开王子的城堡。

母妃,父王,无法改变大菩萨坚决之心。不管是使用何计来试验,例如,使用十六计的大试验,以及在这十六年间一直不断的小试验。国王与王妃就向大菩萨说道:“德弥雅” (temiya) 我的宝贝。父母很清楚,你不是哑子。因为如此的嘴唇,耳朵,以及如此的脚,不是属于哑子,聋子,跛子的。儿阿,你是父母难得求来之子。儿阿,你莫要辜负父母,让父母的意愿崩塌。你必须解开诸大臣对你的批评以及这 “州界世人” (jampudīpa) 对你的批评。

即便是母妃,父王,一直在王子的耳边如此的乞求。王子依旧不变,听之不闻,继续装睡听不见。接下来,国王就命令聪明的夫子,观察王子的脚,耳朵,舌头,和手臂。然后,大臣向国王禀报检查的结果。聪明的夫子说,王子的长相不是哑子,聋子,跛子的长相。王子不是真的哑,跛,聋。看样子是不祥之兆。当如此不祥之人住在此处王宫。就会发生三种的危险,《一》生命之危。《二》王盖之危。《三》王妃之危。但是,在小王子出世的那天,为了不让主子难过。所以,那天我才预言小王子是有圆满的长相,有吉祥之相。

国王惧怕危险之灾,就命令持卫:你们让王子睡在亡者的马车里,往后门的方向拖出去。当月光王妃得知要埋葬王子,王妃就向国王请求,恳请国王传位予王子吧。

国王说道:你的王子是不祥之人,不可传位予他。

王妃问道:我的国王,不让他一生当上国王之位,就让他当上国王之位七年吧。

国王说道:不可以。

王妃问道:那请求您让他当上国王之位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一直请求直到,七天。

国王说道:好的,好的,就这么定吧。

月光王妃装饰打扮王子,命令持卫在城里敲锣打鼓,宣旨,这是德弥雅的国王之位,之后请王子坐上大象的脖子,为王子抬起王盖,国王的标记。游王宫一圈之后,就回宫殿就寝,躺在为国王之位所布置的寝床上。

月光王妃一整夜都在请求。我的德弥雅王儿,你是否知道这十六年以来,母妃未曾好好入眠,夜夜为儿流泪,眼皮浮肿。为此事而担忧,母妃的心快要崩裂了。母妃知道你没有跛,哑,聋。你没有残废。你不要如此,你别让母妃无依靠。

月光王后一直的乞求王子,在每一天里,连续不断的请求,直到六天已经过去了。到了第六天国王就命令苏南达马夫,明天清晨你把王子请上亡者的马车离开王宫,把王子埋葬在坟墓地,把土填平埋葬妥善之后才离开。

月光王妃听到国王的命令。就开口说,王儿阿,国王已经下旨意,明日把你埋葬在坟墓里,明天你就要死了。

大菩萨听见了之后,内心极大欢喜。我如此的精进坚持了十六年,快要结束了。相反地,王妃此刻的心已碎,悲痛万分。

当夜晚已过,清晨到来。马夫就把亡者的车停在宫门,走进去宫里向月光王妃禀报。我的王妃,请主上别迁怒奴才,奴才是奉命行事。然后,就把王子抱上马车。王妃伤心欲绝,捶打胸膛,肝肠寸断,用全身之力,大声尖叫后昏迷过去。

大菩萨遥望着母妃,心想,倘若我不说明,我的母妃会悲痛无比。即使大菩萨的心,很想对母妃说明,却是忍住了。心想,倘若说出去,这十六年以来的努力就会徒劳无功。倘若不说,这将会是我,是母妃,是父王有益的因缘条件?。

马夫把大菩萨请上马车之后,马车走了差不多三“由旬” (yojana) 的路途之后,这山林里显现出如坟墓的景象。马夫想,就是此处,然后就把马车停在路旁。把大菩萨的首饰全都摘下来,然后用布包裹,放在一旁。抬起锄头,在不远处,开始挖坑。

接下来,当苏南达马夫正在挖坑时,大菩萨思考,这一切都是我的坚定努力。然后,就开始起身捏捏一下自己的手,捏捏一下自己的脚。知道自己还有力气,就有意愿想要下马车。下了马车之后再试着走来走去一会,意识到自己的力气足够行走一百“由旬”的路程。大菩萨握住马车后面,试图抬起,马车后如小孩玩具般飘起。大菩萨观察了一番,察觉到,倘若,这马夫要伤害我,我也有足够的力气保护自己。

接下来,是大菩萨与苏南达马夫之间的对话,显现出大菩萨没有哑的实情。大菩萨向苏南达马夫展现了法,说道:“您是依靠我的,我是国王的王子。倘若您把我埋葬在此山林里,您就作了不该作的法。倘若有人坐在树下,就不该去斩断树枝。因为伤害友者是恶者。 国王如树,我如树枝。瞧,马夫,您就如坐在树下依靠树影之人。 倘若您把我埋在这山林里,您就作了不该作的法。”

马夫聆听大菩萨之后就请求大菩萨回宫,因为知道了大菩萨根本就没有哑。菩萨向马夫说出不回宫的原因和有意愿要出离家中,以及讲述大菩萨的过去世,关于地狱之危等。

即使马夫也有意愿要出离家中,因为聆听了大菩萨讲述说法以及大菩萨的行为。但,大菩萨说: 瞧,马夫,您必须先把马车归还回宫,没欠任何债务之身而归来。因为出离家中的身份是属于没有债务的人,这一条,是诸隐士赞美的。之后大菩萨就让马夫回宫,如实的向国王禀报。马夫听话照做,把马车和包裹交回,面见国王,向国王禀报实情。国王得知实情之后就带着四大军队,诸嫔妃,诸宫女,诸人民去寻找大菩萨。

大菩萨以隐士的身份,坐在用木头制作出的坐处,成就了五神通八等至 (samapatti) ,坐在草屋内,乐于出离家中。

即使 “迦尸” (kāsī) 国王亲自来请求大菩萨继承王位,“德弥雅” (temiya) 智者拒绝之后又向国王说法,讲述各式各样关于色欲是低贱的危险。国王聆听法之后,心中产生了急迫感。那时,国王,王妃,大臣,以及诸多跟随的治下和人民,当他们断命了之后,就出生在梵天界。

(最后一段话的讲述)

那时,住在王盖的天人,就是这时的 “莲华色比丘尼” (Uppalavannā) 。苏南达马夫就是 “舍利弗尊者” (sāriputta) 。母妃与父王是这时的皇家大族。诸多跟随的治下和人民是这时的诸佛教第子。“德弥雅” (temiya) 智者是我世间无上正等正觉者。

大菩萨修行培养决意波罗蜜最终的行为,此修行就是最高的行为。 (指的就是决意波罗蜜的究竟波罗蜜。)

某些人培养累积决意波罗蜜,坚定决意的去培养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智慧,这是非常罕见之事,因为还没有足够真正的坚定。明知善法是好的,是健康的,应该建立,应该培养,应该累积,以及应该让坚定愈来愈稳固。即使是这样,坚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坚定。因为诸位有太多的不善,随时都可以动摇,不坚定。倘若不善法逐渐的减少,决意波罗蜜的坚定就会愈来愈坚定。

有一位学习佛法的法友,曾经讨论他看见了生死,看见生死的循环,看见变化。这么渺小的生命却有着那么多的不善,又要有着无尽的轮回。因此,这位法友他就产生了再也不想出生的感觉,想要脱离这个轮回。这是曾经一度有因缘条件生起这样的感觉。接下来,这位法友又讨论到,他感觉到不想让四念住生起。明明是聆听佛法,了解佛法以及看到四念住的利益,却会有不想让四念住生起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不稳定,不坚定。这还不是决意波罗蜜,因为还没有足够坚定的聆听佛法,以及坚定的培养智慧,直到能成为决意波罗蜜。

坚定的培养善法是不可大意的。在每一天里,每个人都随着在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出现的法而想,这也是取决于想的是什么故事。倘若,在聆听佛法的那一刻,紧接着思考所聆听的佛法,这会是逐渐了解的条件。倘若,常常的聆听佛法,时常习惯的去聆听,就会更加地增加去思考佛法的机会。倘若,没有聆听佛法,就是去思考别的事。这表示了不可大意,不可小看累积的力量。即使是坚定这件事情,也要非常的小心谨慎,这就是决意波罗蜜。

法,是三藐三佛陀宣说的。对各个方面都是利益,都是帮助。所以应该认认真真的用心谨慎的去思考法。倘若真心的想要培养智慧,培养善,就必须谨慎的去了解自己的不善,否则是不可能累积真实波罗蜜和决意波罗蜜。

决意波罗蜜,就是为了要根除不善的污染而坚定决意的培养善,因为看见不善的危险。倘若没有如实的认识自己,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够好了,或认为自己是比别人好。就会对自己的好,自己的善而满意,明明是根本没有多么的好,多么的善。不管是在用餐的时候,在开心的时候,或正在作任何活动的时候,事实上都是充满着不善。倘若没有如实的认识自己,就会自以为是自己很好,就没有去培养善法。就不会自觉正在被不善的法牵走而迈向不善,让不善的法愈来愈增长。

有决意波罗蜜者,就是坚决的要去培养智慧。学习佛法,行诸善法就是为了要彻底的根除不善的污染。也必须要有真实波罗蜜,就是了解真相,真心实意的对待所坚定的法。倘若缺乏真实波罗蜜就会动摇,并会败于不善法。可以看到,认识自己和培养诸善法是非常细微深奥。所以不可大意,要非常的小心谨慎。

小部经典 (khuddaknikāya) 行藏 (cariyapitaka) 杂经 (pakinnakakatha) 讲述了关于四种决意之法,《一》真实之决意 (saccadhiṭṭhāna) 。《二》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三》清静之决意 (upaśamadhiṭṭhāna) 。《四》智慧之决意 (paññādhiṭṭhāna) 。

决意法 (adhiṭṭhānadhamma) 一共有四种,这四种决意法是聚集所有波罗蜜之法。即是:第一种决意之法叫作“真实之决意” (saccadhiṭṭhāna) ,是真相。对真实,对法,坚定的决意。诸位可以去验证观察自己,是否是真实者,是否有多么坚定决意的对待真相。是否真心实意坚定的对真实法和是否对真相是有多正直。某些人也许会察觉到自己对真实法是不大坚定。因此,就必须谨慎,仔细的去看见行为和言语不真实的危险。即使是有多么小的不善也必须要知道,当不真实的那一刻,那一刻就错过了真相,那一刻就是随着不善的污染所累积的力量而去。

倘若会注意反省自己,看到所累积的不善法的危险。因为不善污染的累积导致不善的法常常生起。这个常生起的不善法,也是可以被了解的对象,可以成为了解真相的因缘条件,这会对真相逐渐的坚定。因为,不说谎者是个没有不善的污染者。当说出是要作,对于真实坚定者,他就会守信,他怎么说就会怎么作。倘若对不真实坚定者,即使有了想法,然后说出口了,他也不会守信。那是因为不善法之力过于强大,让不善的法生起。导致那一刻的心不正,动摇不坚定。

例如,以预约作为例子。某些人认为预约不是很重要的事,不守约,毁约也没关系。这件事显现出不善法的累积导致对语言或诺言不真诚。这一切都是因为看不见真实的言语或真相的重要性,导致无真实之心,非真心真意的要寻找真相、寻找四圣谛。要了解真实法就要守护真实的言语。某些人,即使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只要开口说出了,就会如实的随自己所说的去作。当他长大了之后,他就会嫌弃不真之词,不真的言语,就是嫌弃不是圣者的言语。

守护真实之语者,即使是会失去生命,在生命之危的情况之下,无论如何他仍然会守护真实。这是“真实之决意” (saccadhiṭṭhāna) 。

第二种的决意法是:“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舍弃不善的污染不仅只是舍弃东西去利益他人的布施而已。“捐赠” (cāgā) 就是舍弃,就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当舍弃东西去利益他人了之后,也必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是善的。否则,那纯粹只是舍弃东西去利益他人,而不是反省思考,舍弃自己不善的污染,为了利益自己就是消磨自己不善的污染。

“捐赠” (cāgā) ,舍弃不善的污染这件事情,应该去反省思考,即使是布施,布施不是为了回报。因为每一种波罗蜜都是有贪爱为敌人,为攻击者。倘若有贪爱,有感情,有牵挂或者是有期盼任何的回报,那一刻是敌人在攻击,是不利培养波罗蜜。因此,应该谨慎地思考,当给的时候,应该怎么给,应该怎么布施才会是消磨不善的污染。才会是“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除了不期盼任何的回报之外,不应该以不开心,不在乎,厌弃的心去给。这就是让我们看到消磨不善的污染是非常细微深奥。当看到有人在给在布施时,内心就会为他的善行开心欢喜;又或者在不会对任何人有伤害的状况之下,原谅他人。

所以给予这件事不仅只是关于东西的事,而是应该仔细的去思考,当您是布施东西的人,给的那一刻就应该是纯净的。以不侵犯他人的心和帮助利益他人的心去布施。这就是在布施的那一刻同时也在利益自己,也在消磨舍弃不善的污染。应该以欢喜之心去布施,这就是在培养善,让善法逐渐的成长。

小部经典 (khuddaknikāya) 行藏 (cariyapitaka) 杂经 (pakinnakakatha) 讲述关于有大欲者,有大欲要成为三藐三佛陀。

应该知道 “欲”,达到伟大的 “大欲” (chandatā) 。“大欲” 的意义,如下文所述:

有人听闻,任何人能跨过诸宇宙,整片都是淹满著水。只凭自己的手臂之力,能游泳跨过抵达彼岸。那个人能够抵达成为三藐三佛陀。并不会因为极度难以抵达而气馁。反而是很满意的,我定能够抵达彼岸。他并不会对此事有一点点的皱眉。

此外,有人听闻,任何人能踏遍此宇宙,无焰无烟的火炭。只凭自己的两足,能踏步跨过抵达彼岸。那个人能够抵达成为三藐三佛陀。并不会因为极度难以抵达而气馁。反而是很满意的,我定能够抵达彼岸。他并不会对此事有一点点的皱眉。

不退缩,不会表现出即使只是一点点的不满意。即使是听闻要能够成为三藐三佛陀,必须跨过整个都是淹满着水的诸宇宙,依靠自己的手臂之力抵达彼岸。又或者那个人必须踏遍诸宇宙,不仅是这个世界而已,而是诸宇宙;遍地都是没有焰烟的火炭,用自己的双脚抵达彼岸,那个人能成为三藐三佛陀。即使是有多么的难也不气馁,反而很满意的,我坚决肯定能够跨过此火海抵达彼岸。

此外,有人听闻,任何人能穿越诸宇宙,整片都是竹林,有极密布的刺以及杂乱的藤蔓,然而,能跨过抵达彼岸。那个人能抵达成为三藐三佛陀,并不会因为极度难以抵达而气馁。反而是很满意的,我定能抵达彼岸。他并不会对此事有一点点的皱眉。

此外,有人听闻,任何人在地狱间度过了整个阿僧祈十万劫。那个人能成就三藐三佛陀。并不会因为极度难以抵达而气馁。反而是很满意的,我在此地狱度过,之后并成为三藐三佛陀。他并不会对此事有一点点的皱眉。

即使是认为难以实现,只要还有坚定的心,就会继续不断仔细地,谨慎地去累积智慧,直到条件圆满。当因缘条件俱全时,去面见三藐三佛陀。那时,才开始立誓要修行波罗蜜。

可以看到,这是一件非常十万艰难之事。有条件俱全了,才开始要修行培养波罗蜜,成为正等正觉的三藐三佛陀,开悟了解现在的法,了解在平常的日子里生起灭去的真相。逐渐的慢慢的舍弃,直到可以彻底的根除不善的污染,成为三藐三佛陀。

小部 (aṭṭhakathā khuddakanikāya) 行藏 (cariyāpitaka) 杂经 (pakinnakakatha) 讲述有欲要成为三藐三佛陀,这是极大的奇迹,必须要成就要成为三藐三佛陀的 “八法组合” (dhammasamodhā) , 即是:《一》生为人身 (manussatam) 。《二》性别之财 (liṅgasampattti) 。《三》根源 (hetu) 。《四》面见佛陀 (satthāradassanam) 。《五》出家 (pabbajja) 。《六》品德 (guņasampatti) 。《七》大恩惠 (adhikāro) 。《八》大欲 (chandatā) 。

第一法:生为人身 (manussattam) 。倘若不是人类的话,此欲愿是无法达成。因为,有欲要成为三藐三佛陀,只会在生为人身的那一世才可以达成 。

第二法:性别之财 (liṅgasampatti) 。生为女性的那一世,是不能成为三藐三佛陀的 ,即使那一世已经生为人类。成为三藐三佛陀只会在男性达成。不可能在女性,双性人,或阴阳人达成。

第三法:根源 (hetu) 。就是必须习性俱足。是的,叫作大欲,达成大欲的男性是已经俱足完美的习性。只有此习性的根源,除此之外的根源是不会达成大欲的。

第四法:面见佛陀 (satthāradassanam) 。就是有一位三藐三佛陀在自己的眼前。因为要达成大欲者,必须是在三藐三佛陀的面前 (不是已经入大涅槃了) ,门下,达成大欲。当三藐三佛陀入大涅槃了之后,即使有欲想要成为未来的三藐三佛陀,在菩提树下,在佛塔,佛像,或者在辟支佛,还是在三藐三佛陀的大弟子的门下生起大欲,大欲也无法达成。为何不能达成呢? 因为没有足够精进的行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大欲只会在三藐三佛陀的门下达成。 (这表示了,倘若没有面见佛陀,即使有此欲愿的想法,那个欲愿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不可能达成大欲。)

第五法:出家 (pabbajjā) 。大欲会在三藐三佛陀的门下出家达成。并会在深信因果,深信行为举止之业的比丘或离开家中的身份而达成。并不是以在家人的身份达成。因为只有出家人才能成为大菩萨,大菩萨能获得了解真相的无上智慧;在家人并不会获得无上的智慧。因此,当立誓有大欲之时,仅能只是出家的身份。因为这样大欲的决意是来自于真正的品德。

即使是立誓的那一刻,有欲愿想要成为三藐三佛陀的那一刻,出家人和在家人这两者之间的身份,当然是出家人的身份比在家人更为坚定。因此,倘若不是出家人,那个大欲的欲愿并不会达成。

第六法:品德 (guņasampatti) 。成就了一切的品德,例如,神通力等。因为,想成为三藐三佛陀的欲愿,只会是获得五神通八等至者达成,没有成就此品德者并不会达成此欲愿。为何不能达成此欲愿? 因为不能探究波罗蜜。伟大君子修得神通力,能够自己探究波罗蜜。因为俱全了习性之财以及神通之财。

第七法:大恩惠 (adhikāro) 。就是有极大的恩惠。是的,此人已经俱全了如上文所述的品德,甚至自己的生命也能献给佛陀。那时,此人已经造就了极大的恩惠,此人能达成超凡之神通,除了这个人,任何人或谁都无法达成。就如那时的 “须弥陀” (sumedha) 在“燃灯佛” (dīpamkara buddha) 经过的路,大菩萨用自己的身体铺路躺在没有完好的地面上,奉献给佛陀,让燃灯佛走过去。

第八法:大欲 (chandatā) 。就是有欲,很满意很乐意的行善法。这样的欲愿会被此人达成,就是已经俱全了如上文所述的法的人。有非常强大的欲愿,很愿意很乐意的去行善法,只为了能成就,成为三藐三佛陀的利益之法。除了此欲愿,任何人都不会达成此大欲。

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欲愿,非常的欢喜,对能成为三藐三佛陀的诸法欢喜。因此,可以看到三藐三佛陀对众生的大悲之心,所以我们才能够有机会聆听佛法。

该看到,诸善奇迹的根源之法。能让诸佛陀成为三藐三佛陀之法,是最繁荣之法,最美丽之法,无比无量之美。这是意想不到的奇迹,是不可思议之佛界,也是为众生无比无量的利益。

此外,伟大君子的成就,叫作已经进入行法之道。为了成就大智慧,并获得名称 “大菩萨”,这是因为再也不会返回了。开悟,是一定之事。

因此,可以看到三藐三佛陀的大悲之心。我们不用去踏遍那么炎热的所有宇宙,或者去踏过有着那么多的刺和杂乱的藤蔓的宇宙,或者用四阿僧祇十万劫这么漫长的时间来修行培养,就能受到三藐三佛陀大悲悯的利益,无上无比的利益。我们应该看到的就是法的利益,就是三藐三佛陀所宣说的法。三藐三佛陀说法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让众生能够去思考佛法,让智慧生起。慢慢的净化自己的不善,逐渐的能够舍弃不善的污染。目的就是为了众生能够了解法的真相,体证四圣谛。

倘若看到佛法的利益,了解三藐三佛陀大悲之心宣说佛法,就只是为了让聆听佛法者能够思考佛法,直到看到佛法的利益。之后就遵循佛法,随法而行,就会使心温和成为柔顺者,能够柔顺的去遵循法,行善法,慢慢的消磨,净化自己不善的污染。即使是“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都是关于舍弃不善的污染,关乎持戒的事。例如身的行为,口的行为,就是去消磨,去净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因为每个人都有身体,有嘴巴。但,没有谨慎地去反省思考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没有消磨净化,有没有改善,还是仍然如初,没有任何的改变,即使是聆听佛法了,也仍然没有任何的改善。要消磨,要净化,舍弃身和口不善的污染,这是持戒之事,是“世间繁荣的财富” (bhavapatti) 之根,指的就是自己的美德,行为谨慎之美以及言语谨慎之美。可以发展有礼貌的态度,行为是个谦虚者,柔顺者。不会表现出让他人不舒服的态度,例如:不好的脸色,愤怒,或粗鄙的行为。

倘若是善心生起的那一刻,言语行为的态度,都会随着那一刻的善心而改变。至于口的谨慎,注意言语,是必须舍弃戒绝不好的言语。某些人自认为自己是个直白坦率的人,忘了直白坦率是没必要使用粗糙难听的言语。即使过去世累积正直坦率,但是忘记应该要小心谨慎注意言语,忘了要消磨净化不善的污染。但是,如果哪一刻是有“正见业” (diṭṭhujukamma) 生起,有正确的见解去知道,哪一刻是应该培养的善法,哪一刻是应该舍弃的不善法,这会成为累积美好的习惯增长的因缘条件。

对舍弃不善的污染这件事来说。“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是关乎于持戒,指的就是,身体的行为和语言的行为。必须对六个感官“心的行为”注意,是个谨慎者。要对在日常生活中的眼、耳、鼻、舌、声、意,“心的行为”,小心谨慎,保持警惕之心。当不善的心生起的那一刻和善的心生起的那一刻是不同的。当不善的心生起的那一刻,身体的行为并不美好,因为那一刻是不善的法正在执行。但倘若那一刻是善的心生起的话,态度行为就会美好。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会出现那是因为眼识看到了之后,不警惕、不注意、不谨慎,就会是邪见和贪爱,导致了许多各种各样麻烦的事。这让我们看到经由眼门“心的行为”的不谨慎。关于耳朵的不谨慎,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之事。但是倘若是个耳门谨慎者,就不会在乎,不会去听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或去纠结不休那些所听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自己,那一刻是否谨慎,也许之后会导致觉知生起去谨慎。同样的,经由鼻子的经验也是可以谨慎,就是不要沉迷,贪恋气味。不要寻找让心诱惑烦躁的味道,某些人非常的喜欢味道,就会烦恼追求美食。倘若谨慎之心愈来愈加强,一切的烦恼就会逐渐的少去。至于身的谨慎,就是不去干涉,不打扰,不欺负,不侵犯。意的谨慎,就是不要一直纠缠的去想,沉浸在负面的想法。有很多人也许看起来日子过得似乎是很开心快乐,但倘若那一刻可以知道那时的思考是不善的法,就会让那个人不再继续沉浸在负面的事件。例如,不再继续的去想到愤怒的事,不去嫉妒,不认为我是重要的,愿意去成为一块擦尘布。倘若真的能这样的话,在日常的每一天,就会是个谨慎者,对眼、耳、鼻、舌、身、意,“心的行为”,小心谨慎,保持警惕之心,这就是舍弃不善的污染。这就是“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

倘若没有坚决的心要舍弃不善的污染,仅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布施物品,但是忘了自己必须消磨净化不善的污染,才能够抵达根除不善污染的彼岸。 因为我们没有对四种“决意法” (adhiṭṭhānadhamma) 坚定决意。倘若看到“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利益,会有坚定的心去阻止以及消磨不善的污染;也必须清静于不善的污染,就是“清静之决意” (upaśamadhiṭṭhāna) ,对于不善污染的清静很满意,这个清静就是不去与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可碰触的对象,去干涉或纠缠不清。 这将会有助于出离波罗蜜。 即使不是出家人的身份,在家人也可以慢慢对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可碰触的对象、或对在家人的身份慢慢的出离。因为看到了在家的危险,看到对家庭的牵挂留恋难舍的枷锁负担。倘若真的如实看到了,就会是看见清静的利益,之后就会对清静产生很满意很乐意的坚定。这就是“清静之决意” (upaśamadhiṭṭhāna) 。

能够这样坚定的对清静产生满意的心,必须要有“智慧之决意” (paññādhiṭṭhāna) ,这是第四种“决意法” (adhiṭṭhānadhamma) 。“决意法” (adhiṭṭhānadhamma) 一共有四种法,《一》真实之决意 (saccadhiṭṭhāna) 。《二》捐赠之决意 (cāgādhiṭṭhāna) 。《三》清静之决意 (upaśamadhiṭṭhāna) 。《四》智慧之决意 (paññādhiṭṭhāna) 。累积智慧必须聆听佛法,思考,讨论以及查问。去了解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什么是有害,什么是有利益,参考业以及业的结果。当聆听佛法时,就如实的,有道理的,去思考佛法,在每一世里的机缘有机会得聆听佛法。

因此,倘若我们粗心大意聆听佛法,即使是曾经有过想要脱离这个轮回,那也不过只是曾经一度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坚定。必须要培养“智慧之决意” (paññādhiṭṭhāna) ,心的坚定才会慢慢的累积加强,直到能够成就决意波罗蜜的圆满,这将会成为支助智慧波罗蜜的因缘条件,为了抵达彼岸,就是,开悟体证四圣谛,经验涅槃。


Topic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