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基础 6
老师:心和心所同样都是属于认知状态的元素,但要明白心所不是心,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对于心而言,心只有一个特征,也就是它只是认知、识知一个所缘,而心所则有情绪上完全不混淆的52 种,诸如快乐、慈悲、憎恨、无明等等。但如果作为一种认知状态的名法来表达的话也可以说“知元素”有53种,即52种心所和1种心。佛法的表达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含义来表达,但如果我们有坚实的基础的话,无论显示的含义如何,都能够到了解真相。
维猜:即使在佛陀时代,也很难划分心和心所之间的差异。佛陀曾有一个比喻,如果各条河流的水搅在一起,很难分辨从这个河流出来的水和那个河流的水有什么区别。因为心和心所没有实质形状,但如果你开始明白每种心所的特征完全不同,并且有不同的作用,当他们同一时生起时,知道同一个所缘,但各自执行本身不同的特征,例如,触心所接触所缘,不同于受心所的体验所缘时的感受,即快乐、痛苦、喜悦、悲伤或中性的平静,如果是不善的心所,诸如贪、嗔、或者痴等心所生起,这取决于什么因素在那时刻与心一起生起。这是一个开始去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感受的基础。
老师;法是非常深奥和难以理解的,那些以前学习过各种学问的人,当他们来学习佛法时,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没有什么比佛法更困难的了。当然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是佛陀证悟了法的真实本质后所教导的法。
我们已经谈论过究竟法,即法的究竟真相,在聆听阶段大家能接受,但现在眼睛看到的,始终是那个人,这个人,事实确实如此,在聆听的阶段,很难体会到正在显现的究竟法里没有众生,也没有人。法是真实的。你能回答当你闭上眼睛时,会出现什么吗?或者根本就没有。
听者:有黑色。
老师:有黑色,还有别的东西吗?人都消失了是吗?这个房间也消失了。到底是真是假,还是在骗你闭上眼睛?
听者:每次睡觉,每次都是黑的。
老师: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闭上眼睛,此刻出现的东西就不会出现。因此,我们开始真正知道,如果我们没有眼神经,什么也看不见。闭上眼睛看不到颜色的时候,是否还存在另一个世界?
听者:有一个充满各种想法的世界。
老师,如果声音不出现,如果冷或热,软或硬不出现。嗅觉不出现,味道不出现,但即使这样一定还有思维,或者有些人在想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没有人不会思考,但如果你现在问某人在想什么,他可以立即回答吗?
听者:不能
老师:即使正在想也答不上来。
听者:想的东西很多,无法及时回答。
老师:即使在想一件事,也无法回答在想什么,因为思想生起后也会灭去,思想本身不表现为光或任何颜色,但思想的却是真有的。因此,我们开始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名法的真正本质,即名法是一种有知觉状态的法,名法没有实质或形状,当你睁开眼睛在看的时候,有在想还是没有?
听者:看后很快就在想。
老师:没有说快或慢,只是说明看的时候,只是看,看的时候有想吗?不像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就只有想,但现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在想的事情和闭上眼睛不一样吧?
听者:是不一样。
老师:现在,虽然我们常说名法和色法,讨论看到和听到的问题,但不了解正在出现的事情,这样我们所学到的一切有用还是没用呢?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听的时候了解所出现的法的真相,并且当我们听得越多时,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稳定,随着听而有更多的了解。
我再问一下,刚才有在想,现在有什么?
听者:硬。
老师:是的,有硬。我们所想的是硬的桌子、硬的椅子,事实上,在看不见任何实体形状时,当时真正接触到的就是“硬”,这就是“究竟法”。因此,如果有人说他们知道佛法,了解佛法,但不了解究竟法,是对还是错?因为如果你真正了解佛法,法就只能是究竟法,不可能是任何其他方式。
每个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你可以用任何名字来称呼它,或不用任何名字来称呼,都没有人能够改变那个法的真实本质,但是法必须有名字,以便为了表明那被提及的法。
现在有看见,有听见,有闻到、有尝到、有身体接触到,任何世界都不超过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感官,请问有第七个官能的第七个世界吗?佛法是可以被证明的,但是即使存在的事物也仍然不知道它的真相,所以必须听了再听,直到真正建立信心确信这就是法,并且要进一步培养了解正在出现的法相的真实本质。
“究竟法”有心、名所、色、涅槃,但涅槃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智慧的人可以理解的。所以学习究竟法的目的,在于一点一滴培养智慧,了解那正出现的法的究竟實相,直到执着的心放下来,想一想,对于长久以来所执着的东西,执着于眼睛所看到的,执着于声音,执着于气味,执着于味道,执着于接触身体的事物,要多久才能放下这些累积长久的执着呢?
因为在我们聆听佛法之前,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纷纷扰扰、令人眼花缭乱的故事,国与国的战争,家与家的纠纷,在日常生活中围绕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但当我们开始明白心、心所和色,慢慢的了解一个真相,那就是如果心、心所、色不存在,那么什么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任何东西呢?因为如果没有出现认知功能的元素,能有知觉吗?能知道有山吗?如果看不见山知道有山吗?
因此,我们必须对心、心所和色有更详细的了解,培育智慧的增长,让它成为我们的智慧,然后好像成为了继承者一样的把佛陀珍贵的遗产继续传承下去,让后代继续有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认识,但要知道,最珍贵的东西也还是我们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在聆听佛法的时候,能很诚实的了解自己是否开始真正明白了?与明白了多少?因为三藏经典浩瀚深奥,不是初学者的智慧所能理解,那是圣人如舍利弗、无碍菩萨、阿罗汉的智慧,还无法晋升到那个智慧水平的人,需要的是更多地培养如实知见了解正出现的法的真实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