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法 現在(13)

第十三章 生與死的循環

正如之前幾章所提,註釋書裡解說心的第一個面向是心清楚地知道那個對象。記住這個可以成為念生起的助緣去覺知生起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或身識的不同特徵。這樣的經驗可以體證到是心,並不是我在經驗。心是實相,是法,它清楚地知道正在出現的對象。

心的第二個面向是心透過速行心的過程,一系列同類型的心累積善,不善(或阿羅漢的大唯作心)。由於心累積各種不同的善和不善,因此人們會有不同多樣的喜好和習性。有些人累積了許多的貪,瞋,痴;有些人則累積了許多善的特質。因為不同習性的累積,人的性格也就不同了。

心的第三個面向是果報心,它是過去業力的結果。它生起的因緣條件是過去累積的業和汙染雜質。如果一個人對心路過程的心有正確的理解,那麼對什麼是生與死的輪迴就會更清楚了。我們一出生就一直在三個部份裡打轉:汙染雜質的輪迴,業力的輪迴和果報的輪迴。這三類的輪迴都被總結在心的第三個面向,也就是果報心,它的因緣條件是累積的業和汙染雜質。

速行心生起的善法或不善法會滅去,但它們會累積起來,從這一刻傳遞串習到下一刻。前一刻滅去的心是後面的心緊接著能夠生起的因緣條件之一,而前一個心的所有累積都會傳遞接續到下一個心。這就是為什麼心路過程中的不善速行心和善的速行心,也就是快速累積自己的連續系列,會是之後果報心生起的因緣條件。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生與死的輪迴有三部份:汙染雜質的輪迴,業力的輪迴和果報的輪迴。汙染雜質的輪迴是當感官門和意門去經驗出現的對象後而生起的汙染雜質的輪迴。汙染雜質在速行心過程中生起。業力的輪迴是透過身,語,意執行善的業力和不善的業力。由於業力的輪迴因此也造成果報的輪迴。

當果報心經由眼、耳、鼻、舌、身經驗到出現的對象之後,汙染雜質很快就會生起,然後再一次汙染雜質的輪迴。不善的污染雜質透過感官門或意門出現的對象一次又一次地生起。污染雜質是善業和不善業的因緣條件,這也就產生了善的果報和不善的果報。所以這三類輪迴是一直繼續的。只要內觀智慧還沒生起,就不會有足够的力量達到體證四聖諦的階段。那麼汙染雜質,業力和果報的輪迴就會一直循環下去。

緣起法討論的是生死輪迴的主要因緣條件以及輪迴的停止。無明緣行,指的是業力輪迴的因緣條件是由於汙染雜質的輪迴。行緣識,指的是果報輪迴的因緣條件是由於業力的輪迴。

無明就是痴這個心所,它是不善法,它遮蔽了實相的真實本質,它是汙染雜質的代表。

無明緣行,這裡的行共有三種:

  • 功德行:在欲界,色界中執行善業的意圖。
  • 非功德行:執行不善業的意圖。
  • 不動行:在無色界中和無色界禪定的善心一起生起的意圖。
功德行,非功德行和不動行都是識生起的因緣條件,行緣識。識是心的同義詞,但在緣起論來說,這裡的識指的是果報心,是指結生心。結生心會在什麼界生起是依據不同的業帶來的結果。

佛陀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佛法,例如四種究竟法,四聖諦,或者是緣起論。這些不同方式的解釋都是關於現在每一刻在發生的法。

心第三個面向是果報心。它的因緣條件是累積的業和汙染雜質。這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時刻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汙染雜質,業力和果報。對心路過程的正確理解是正念生起的因緣條件,能覺知不同的心在不同的心路過程去經驗色塵、聲音、其它感官或意門對象。如此智慧可以知道什麼時刻是汙染雜質,什麼時刻是業力和什麼時刻是果報。

比如在眼門心路過程中,有些心是果報,而有些則不是:

  • 五門轉向心不是果報心(是唯作心)
  • 眼識是果報心
  • 領受心是果報心
  • 推度心是果報心
  • 確定心不是果報心(是唯作心)
  • 速行心是善心或不善心(除了阿羅漢的大唯作心,以及出世間的果報心)
  • 彼所緣心是果報心
在眼門過程中有哪一刻是果報?哪一刻不是果報?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這些細節呢?對於知道這些法是因或是果是有用的。不善法和善法是業因,不是果報。當果報心生起時,是由業因引起的;果報本身並不是因。如果我們理解在哪一個時刻是果報心,是由過去的業所造成的結果,比如現在看到的,那麼我們還會相信有一個我可以控制特定的果報心生起嗎?

如果我們對於哪個心是因,哪個心是果有正確的理解,我們就會瞭解無我的意義;在看、聽、聞、嚐、碰觸或思考的時刻,會瞭解這些法都是無我的。這樣理智上的理解是正念生起的因緣條件。正念覺知現在生起的實相,如此智慧才能對不同實相的特徵有更深的瞭解,每一個實相的生起都有各自的因緣條件。

有些人會害怕果報不再生起,他們擔心果報會在死亡時就結束。其實我們不必去擔心果報在今天,明天或未來的日子都不會再出現。當還不是阿羅漢無餘涅槃時,仍然會有許多的因緣條件會生起果報;它會一次又一次地生起,我們應該思考什麼樣的業力會在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可以在這一世,從自己和其他許多的有情眾生中驗證到什麼是善業或不善業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果報。

在經典增支部的註釋中提到,業力可以分為十六種:八種不善的業力和八種善的業力。不善的業力和善的業力都需要其它因緣條件才能產生結果。其中四個因緣條件是有利的,四個是不利。有些不善業會因為有利的因緣條件而阻礙其產生不善的果報。這四個有利的因緣條件是:有利的出生地,有利的身體狀況,有利的時代環境和有利的工作能力與職業。因此,當某人在一個有利的出生地,有著一個有利的身體條件,生活在一個有利的時代環境,並且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職業,有些不善的業力就不會有機會產生不好的結果。

不善的業力會有機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如果是出生於不利的出生地,不利的身體條件,不利的時代環境,工作上失敗。同樣的,有些善的業力在這些不利的條件下就不會有機會產生善的結果。

善的業力要產生結果也會需要四個有利的因素:有利的出生地,有利的身體條件,有利的時代環境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職業。因此,當我們考慮到四個有利因素和四個不利因素時,就善業和不善業而言,業力可以被分為十六種。

有利的出生地是一個快樂善趣的再出生。不利的出生地是一個不快樂惡趣的再出生,比如地獄。

在死亡心生起滅去後,結生心馬上緊接著生起,但没有人會知道將是個快樂的或不快樂的再出生。有些人會希望是再出生在一個没有酗酒或吸毒的家庭,但只要死亡的時刻還没有到來,我們不會知道是什麼類型的速行心會在死亡心之前生起,也不會知道是哪個業力會在死亡心之後產生再出生的果報,出生在哪裡。

當善的業力產生的再出生結果是在一個快樂的地方,除了帶來這個善趣的再出生的善業,還有其它過去輪迴中的善業。因為這個有利的再出生,這些善業使人有機會在這個生命過程中去經驗到可喜的果報。然而我們過去都曾造過不善的業,那麼就不能全都是經驗可喜的對象。不善的果報會透過眼、耳、鼻、舌、身的感官經驗到不可喜的對象。我們都造過善的和不善的業力,但它們會產生怎樣的結果是取決於有利或不利的出生和其它的因緣條件。

身體條件是另一個有利或不利的因素。苦有許多不同的層次,比如身體條件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即使出生為一個人,也就是一個快樂的再出生,但由於過去某個不善業的成熟,造成這一世的身體有缺陷或殘疾。有缺陷的身體是一種不利的身體條件,會更容易讓其它不善業帶來不善的果報。

除了這個因素,還有時間的因素,它可以是有利的或不利的。有利的時代環境會容易讓過去所造的善業產生善的果報。當一個人在有利的時代環境中生活,那麼就會有豐富的食物,譬如在水裡有魚,田裡有米的富饒地方,取得食物並不困難,食物也不貴。當一個人生活的國家富足和平,人們可以安居樂業,充裕的擁有他所需要的一切,那麼過去的善業就有機會讓善的果報心生起,可以透過眼、耳、鼻、舌、身經驗到可喜的對象。

相反地,一個人若生活在一個不利的時代環境,國家處於動亂狀態,食物很難取得,而且價格昂貴。那麼善業就比較没有機會像在有利的時期那樣容易去透過五個感官根門經驗可喜的對象。即使是不給任何人帶來麻煩的正直的人也有可能會有不愉快的經驗,他們可能遭受痛苦或疾病,或可能失去生命,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利的時代環境。一個人可能過去累積了善的業,但因為生活在一個不利的時代環境,處於一個動亂的國家,因此過去所造的不善業就會有較高的機會產生不善的果報。

一個人工作能力的好壞也是使業力產生結果或阻礙業力產生結果的因素。當一個人很聰明熟練地執行工作時,他在他的工作上是成功的。每種工作,甚至是小偷,完成任務都是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完成任務的能力是工作上的成功,無論是善的還是不善的。無論一個人從事什麼工作或任務,都需要技巧和能力去完成。工作上的成功讓過去所造的不善業沒有因緣成熟的機會產生不善的果報。一個人可能是正直的,但是如果他在工作上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使他在職場上是失敗的,這或許會阻礙善的果報心的生起。

佛陀詳細地教導了帶來其適當結果的因,也解釋了不同的結果生起所需要的不同因緣條件。他的教導說明了諸法無我的真相。没有一個我能夠以意志力讓任何事情發生。每一個心的生起都依賴不同的因緣條件。正如前面提過的,善業或不善業所產生的結果也取決於其它的因緣條件,比如:有利或不利的出生,有利或不利的身體條件,有利或不利的時代環境和職業的成功或失敗。

對因和果,也就是對汙染雜質,業力和果報有正確的理解可以成為痛苦減少的一個因緣條件。苦是生死輪迴中固有的。我們應該要知道關於心路過程中,比如眼門過程中的心,哪些心是果報,哪些心是業力。我們也應該要知道果報心不能執行業力。如之前所說明的,在眼門心路過程中,眼識、領受心和推度心是果報心;當一個人行善業時,是善的速行心在作用而不是果報心。

當一個人聽到悦耳的聲音時,耳識是果報心,它生起僅僅只是執行聽的功能,然後領受心接收到這個聲音,推度心推度調查這個聲音。這些都是果報心,果報心不能執行任何不善業或善業。

當一個人聞到一股芳香的氣味時,氣味撞擊到鼻根,鼻識是果報心,它生起去經驗那個氣味。然後領受心接收到這個氣味,推度心推度調查這個氣味。這些都是果報心,果報心不能執行任何不善業或善業。它們不能去影響身體的任何色法去執行任何的業力。

當我們說話,走路,舉起手,或者是當身體為了執行不同的功能而移動時,這時候的心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些果報心是不同的。速行心可以是善的或是不善的,可以引起身體的移動。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執行業的心和果報心是不同的。

當我們吃飯的時候,不同類型的心會生起。眼識是果報心,喜歡所看到的食物的心是源自深植於貪愛的不善心;不喜歡看到的食物的心是源自深植於瞋恨的不善心。嚐到酸味或甜味的心是果報心。有欲望的心是身體行動的因緣條件,比如在吃東西,咀嚼和吞嚥食物的時候,是源自深植於貪愛的不善心。四念住可以生起並且覺知到不同類型的心的不同特徵和真實本質。我們不用試圖逃離貪愛,而是應該去瞭解它的真實本質是什麼。只有這樣,貪愛才能完全被根除。

從我們一出生,生活中就有許多讓貪愛生起的因緣條件,因此貪愛就成了我們自然的本質。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有貪愛。因此,一天中貪愛生起的時刻是數不清的,只有智慧可以去瞭解。然而,如果我們看到了不善的危險,善的價值,這可以成為善心生起的因緣條件。當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貪愛在速行心過程中快速地生滅。但是下一個心路過程的速行心可能是會有所不同的。如果能覺知到享受食物的心,這是善的速行心。或是覺知到色法的特徵,比如軟、硬、冷、熱、彈性、壓力或出現的是酸、甜或鹹的味道,這也是善的速行心。

當一個人發展建立了正念,智慧可以去瞭解心的真實本質。在透過身體或言語的行動之前,不善可以被瞭解。正念可以覺知眼識,智慧能對眼識的特徵有正確的瞭解,清楚地知道眼識和帶著貪愛的心是不同的。

如之前所提,心的第三個面向是果報心,它的因緣條件是累積的業和汙染雜質。汙染雜質是不純淨的法。當一個人渴望或希望獲取什麼時,那個時刻不會有知足和平靜。但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得到什麼東西,貪愛在那個時刻就沒有生起,那個時刻就有知足。當一個人渴望某個東西,當一個人貪愛時,這時候就一定有無明伴隨,看不到這些時刻是不純淨的法,只有執取帶來的混亂而沒有內心的平靜。每當一個人被自私的欲望和執著所擾亂時,那一刻就是不善的法。人們有時會把貪愛誤以為是善的信心,比如禮敬佛陀時。如果正念沒有生起,智慧沒有去探究瞭解實相,那就不會知道什麼是不善的貪愛,什麼是善的信心。

那些還有汙染雜質的出家僧侶和在家眾,貪愛還是會在日常生活中生起。只要不善汙染還没有被根除,不管是出家僧侣還是在家眾都還是會透過眼、耳、鼻、舌、身或意門出現的對象有所貪愛。一次又一次出現的不同汙染雜質可能會很强烈,然後透過行為或言語造作不同程度的不善業行。如果汙染雜質被根除了,那麼不善業也就不會再生起。當一個人造了業,在那個時刻生起的心和心所雖然已經滅去了,但業力會累積傳遞。業力會從這一刻的心串習到下一刻的心,一直接續。正因如此,才會有業緣,也就是業力是果報心和果報心所生起的因緣條件。

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時刻是汙染雜質,什麼時刻是業力或果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都是果報心。我們都只喜歡看到令人愉快的對象,而且永遠都不夠。我們都有眼淨色,眼淨色是業生色,是業力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到,但不能確保我們是否會看到令人愉悅的或令人不愉悅的對象。也許是可喜的對象或不可喜的對象撞擊到眼根,然後眼識生起去經驗那個對象。

當過去善的業力是業緣時,善的果報心就會生起並且去經驗那個可喜的對象。當過去不善的業力是業緣時,不善的果報心就會生起並且去經驗那個不可喜的對象。當耳識聽到悅耳的聲音,這是善的果報。當耳識聽到不悅耳的聲音,這是不善的果報。現在這一刻或下一刻會生起善的果報或不善的果報,是取決於經由感官根門去經驗對象時是善的業因或是不善的業因。

所有生起的實相都有其因緣條件,有二十四個主要的緣。業緣是其中的一個,它是果報生起的條件。眼識,耳識,鼻識,舌識或身識這些果報心和果報心所一起生起的因緣條件是業緣。没有人能按照他的意願讓果報心生起。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聽到了;當它們已經生起時,有誰能阻止已經因為業緣生起的眼識或耳識呢?

當心和心所經由感官去經驗出現的對象時,果報心和果報心所是一起生起的。果報心是果報心所生起的條件,果報心所是果報心生起的條件,果報心和果報心所互為彼此的果報緣。

雖然業生色是業力的結果,但它並不是果報。色法和名法完全不同,果報是名法,是可以去經驗對象的實相。色法什麼都不知道,不能去經驗,因此它不會是果報。(註:巴利文kamma和vipaka,業力和果報,指的是名法,不是色法)

問題

  1. 什麼是業緣?
  2. 什麼是果報緣?
  3. 業生色是果報嗎?

Topic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