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的特徵
真諦燈 (Paramatthadīpanī) 小部又稱小尼迦耶 (Aṭṭhakathā Khuddakanikayā) 行藏 (Cariyāpiṭaka)
講述十波羅蜜的特徵,如下文所述。
佈施波羅蜜 (dāna pāramī) :有捐獻,是為“特相” (lakkhaņa) 。有去除對合適益之物的貪愛,是為味“作用” (kicca) 。有能力捨棄或者是成就了世間繁榮的財富與非世間最珍貴的財富就是止息輪迴,是為“現起” (puccupaţţhāna) 。有可捐之物,是為“近因” (padaţţhana) 。
持戒波羅蜜 (sīla pāramī) :有戒絕,是為“特相”。有堅定之心去除不守戒的行為,是為味,或者是有無害的行為,是為味“作用”。有清潔乾淨,是為“現起”。有慚與愧,是為“近因”。
出離波羅蜜 (nekkhamma pāramī) :有脫離慾和脫離世間,是為“特相”。有宣布色慾的危害,是為“作用”。有轉身離開危害,是為“現起”。有悲觀,是為“近因”。
智慧波羅蜜 (paññā pāramī) :有參透法的真相或者是無差錯的穿透通达真相就如精通射術者那般極為厲害的高手射出的箭,是為“特相”。有光明的習性是,是為味“作用”。如明亮的燈光,不迷失,是為“現起”。如森林裡的引路人那般有堅定的專注力,是為“近因”或者是有四聖諦為“近因”。
精進波羅蜜 (viriya pāramī) :有勤勞,是為“特相”。有支助,是為味“作用”,有不沉下去,是為“現起”。有慾望之物,對那個目標而努力或者是有緊迫感,是為“近因”。
忍耐波羅蜜 (khanti pāramī) :有容忍,是為“特相”。有欲望想要之物或不想要之物而隱忍住,是為味“作用”。隱忍不生氣或者是不憤怒,是為“現起”。如實的去看待真相,是為“近因”。 真實波羅蜜 (sacca pāramī) :不講錯於真實之話,是為“特相”。有宣布真實,是為“作用”。滿懷喜悅,欣慰,是為“現起”。有平靜規矩,是為“近因”。
決意波羅蜜 (adhiṭṭhāna pāramī) :有專注於瞭解真相的累積,是為“特相”。有要根除那些對瞭解真相為敵不利的一切法,是為,“作用”。有不動搖之心去佔據對瞭解真相為敵不利的一切法是為“現起”。有瞭解真相的累積,是為“近因”。
慈波羅蜜 (mettā pāramī) :有去利益他人的狀態,是為“特相”。把利益帶來給他人,是為“作用”或者是去除怨恨,是為“作用”。有溫柔,是為“現起”。有看待一切眾生是可喜愛的,是為“近因”。
捨波羅蜜 (upekkhā pāramī) :有平等的狀態,是為“特相”。能同等的去看待,是為“作用”。能平息仇恨和衰敗,是為“現起”。有思考到一切眾生是有各自的業,是為“近因”。
(小尼迦耶) Khuddakanikāya Cariyāpiṭaka 裡有 很多資訊更多詳細的解釋關於波羅蜜,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十波羅蜜,但是要達到俱足的程度是必須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累積。
一切在於各人的思考和能夠看到法的利益,不能命令,不受控制。在聆聽佛法之前,有很多的不善法生起,然而不知道,不瞭解什麼是培養八正道。但自從聆聽了佛法,就會瞭解什麼是培養智慧,什麼是培養八正道。
為何明明是瞭解了,但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裡,正念的生起去瞭解法的特徵卻是很少,所以我們應該如實的去認識自己,為何正念卻那麼少的生起。 即使是已經知道路了,也知道那條道路就是培養智慧之道,是個能捨棄對我的執取之道,是能夠體證四聖諦之道。但為何正念卻沒有隨著那樣的瞭解而生起呢,因為每個人擁有的不善的汙染如同生病者。必須思考如何才能治好病,成為一個健康者能夠行遠路,就是行走八正道這條道路。這條道路的目的地,就是如何能參透真諦,體證四聖諦。倘若未曾反省自己,仍然就只是個認路者,但無力可行。然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夠慢慢的康復,脫離一切的病魔,成為一個健康者。因此聆聽佛法瞭解,思考佛法瞭解,就如尋找醫治病魔的良藥。
未曾聆聽佛法者就不會知道自己是正在生病,接下來也不會去尋找良藥來治病。還有,明明是尋找到佛法了,已經獲得良藥就是瞭解佛法,也應該好好的補養身體讓身體健健康康的,有足夠健狀的身體去行遠路,就是培養八支正道,抵達目的地。
試想想,例如那些認路者但是體弱病多,而且要行的那條道路是很長遠之路,那如何才能走到那個目的地呢。所以必須知道,倘若身體不足夠健康,就無法一直的走下去。能夠補養心讓心健康無病的往八正道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的法,就是十波羅蜜。
因此,十波羅蜜是一件要詳細仔細的思考瞭解,否則,如此天天的聽聞佛法也有可能那不是波羅蜜,因為去想著不論如何聽聞佛法是好過沒有聽聞,這就表示了還不是波羅蜜,還沒有決意堅定的信心去知道,聽聞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要淨化,要捨棄,不善的汙染。雖然不善的汙染還沒有被根除,即便是慢慢的鬆開,慢慢的減少也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
倘若沒有足夠的堅定之力就不會有決意波羅蜜。有時候,當我們行善時。例如,佈施之後又許願,卻不知道許願的含義指的是向善堅定不移,不動搖,才能持續的去培養智慧成為波羅蜜。
因此,如今日日的聆聽佛法,必須要很清楚的去反省思考,有沒有用心的聆聽佛法,有沒有堅定的信心,去瞭解,去遵循,所聆聽的法而行,在每一世裡,有沒有竭盡全力的去遵循。目的是為了培養波羅蜜,直到能根除一切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