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波羅蜜 7

真實波羅蜜 (sacca pāramī) :不欺騙,是為“特相”。和事實一致,是為“作用”。卓越,是為“現起”。誠實,是為“近因”。

真實波羅蜜,就是正直者,真心者,誠實者,以及如實的去面對法的真相。例如,真實的行為,言語,心意。因為,要能體證四聖諦,必須要真實。就是,如實的去面對所出現的真相,善就是善,不善就是不善,不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倘若看到不誠實的危險,就必須慢慢的去培養誠實,讓真實波羅蜜慢慢的累積成長。在經典裡面有這樣的譬喻,說謊言者如綠豆湯。因為當烹煮綠豆時,有些綠豆是生的,有些是熟的。當吃的時候就會咀嚼到不熟的、硬的綠豆。猶如言語般,倘若話說多了,在那些所說出的話裡會有假的成分,不真的成分在話裡面。又或許從頭到尾都是真的,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每一個字都是真的,這也是除了自己沒有人會知道。倘若,能自知自己是真話比較多還是假話比較多,那些不善的法就會慢慢的消磨,漸漸的捨棄。當智慧如實的去知道善法時,就是能夠看見不善法就是不善法,以及不善法的危險。那一刻就是智慧。 下一個階段的智慧就是會想要去消滅那些危險之法,讓那些不善的法慢慢的減少。倘若是不善法,就不會看到不善是有害危險的法,如此,就會更加的累積不善。因此,能夠體證四聖諦的人,必須是個真實者,不管是身,口,意,都必須是要真實的。

所有的不善法皆是有因緣條件俱足而生起,所以必須依靠正念生起去覺知那一刻不善法的特徵;這樣,在那一刻就會因此立即捨棄不善法。我們不該拖延等待去覺知現在的法的出現,而是要真實的去面對出現的法。倘若覺知出現的是不善的法,在那一刻就能立即捨棄出現的不善法。

因為有太深的不善汙染,倘若不依靠十波羅蜜,就不會有能夠體證四聖諦的那天,不可能會成為須陀洹,只剩下不超過七世的輪迴就會成為阿羅漢。即使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的智慧,也必須經歷了一阿僧祇十萬劫很長的時間去培養十波羅蜜,就只是為了能夠體證四聖諦。因為十波羅蜜的累積,當舍利弗成為須陀洹,十五天之後,舍利弗就成就了阿羅漢果,成為阿羅漢。

“真實波羅蜜”就是真心實意的去培養一切善法,為了熄滅不善的汙染。倘若缺乏了真心實意的要去培養一切善,那麼,不善的汙染就無法熄滅。

真心實意的去培養一切善,就只是為了熄滅不善的汙染。熄滅不善的汙染是從真心的對待三寶開始。必須是個真心實意者,真正如實的去反省思考,自己對三寶是不是非常的尊敬,然而又是如何的去尊敬。是不是非常的有信心,又如何的有信心。有尊敬,有信心,真心真意的忠於三藐三佛陀,或只是忠於佛像。

能夠知道自己對三藐三佛陀是否真心實意,那就是當你看到一尊佛像時,對所看到的佛像產生了什麼樣的想法。是不是真心實意的要以三寶為依靠,皈依三寶。就是有尊敬、敬佩、信心、謙虛的心去恭敬禮拜三藐三佛陀的恩德。還是當看見佛像時,祈求佛像保佑、求財求富、求名利、求官位、求各種各樣的願望。

在每一天裡必須如實的去認識自己。自己是否真心實意,有沒有真心的去皈依三寶,以三寶為依靠;有沒有真心實意的,尊敬的,去跟隨三藐三佛陀所說的法而行。三藐三佛陀已經入大涅槃了,所以佛法就是代表三藐三佛陀。對佛法真心實意者,真心的學習佛法,就是為了正確的瞭解佛法。學習佛法不是為了財富,不是為了供養,不是為了讚譽。而是為了正確的瞭解佛法。正確的瞭解正在出現的法,是為了消滅不善法,是為了捨棄無明。

“寺廟”是依靠的地方,支助的地方,聞法的地方,學習佛法的地方。不是任何某一位比丘的寺廟,而是三寶的寺廟。因為,源於對三寶的信心,才會有了這麼多的寺廟,為依靠、為支助、為學習佛法之處。因此,為了禮敬三寶,倘若有供養維護佛法的辦法,就必須謹慎的反省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對三寶有利益。

勝義光明 (Paramatthajotikā) 小尼迦耶 (Atthakatha Khuddakanikāya) 吉祥經 (Magala sutta) 裡,講述關於阿難尊者對三藐三佛陀的尊敬,如下文所述:

當摩訶迦葉尊者 (Mahakassapa) ,優婆離尊者 (Upāli) ,阿難尊者 (Ānanda) ,以及其餘的共五百位阿羅漢,一起聚會在王舍城“七葉窟” (saptaparni) 洞門的附近,一起在此處第一次結集。因為有某些天人看到阿難尊者,坐在法會中講壇的高處,被有神通力的諸阿羅漢尊者圍繞著。因此,天人心想,這位阿難尊者是牟尼智者。“說來,此阿難尊者他也算是“釋迦” (sākiya) 族人,是佛陀的親戚,是釋迦牟尼佛的繼承人。即使三藐三佛陀都稱他為有五種第一的地位,具有最特別令心奇蹟的四種法,是受四個種類的佛教徒,歡迎,喜愛。如今,看來阿難尊者是三藐三佛陀合法的繼承人,是佛陀,是智者。”

阿難尊者的心,是能夠全面知曉諸天人的想法。他無法承受自己沒有的,虛假的,如此巨大之德的誇讚。為了想要展現出自己的品德,自己的身份,只是三藐三佛陀的追隨者,聆聽者:

阿難尊者說道:“Evamme sutam ekam samayam bhagavā sāvatthiyam viharati jetavane anāthapiņḍikassa ārāme bhagavantam ... ” (我是如此的聽聞,那時,三藐三佛陀住在祇園精舍。是“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在舍衛城裡請問三藐三佛陀 ... )

這句話是阿難尊者在2500多年前說下的話。如今即使是聽到這一句話 “我是如此的聽聞 ... ” 也足夠深深的體會到阿難尊者的想法。在那個時候的第一次結集,他明確的展現出自己的品德,自己的身份,只是三藐三佛陀的追隨者,聆聽者而已。因此,阿難尊者才會說“Evamme sutam ... ”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是如此的聽聞 ... ” 指的就是,這並不是他本人所說的話,而是三藐三佛陀所宣說的話,因為他不是三藐三佛陀。

因此,在這裡我們能看到,即使是已經過了2500多年。但是,倘若每當看到 “Evamme sutam ... ” (我是如此的聽聞 ... ) 這一句話時,諸佛教徒的內心會生起歡喜,有再一次的機會,能夠再一次重複的聽聞三藐三佛陀所說的法。使聽聞者再次能夠念想到佛陀所說的話,不管是祇園精舍,或其它地方。

當阿難尊者如此的說“我是如此的聽聞”。500尊阿羅漢以及諸上千的天人 ,讚嘆阿難尊者,好,好“薩度,薩度”。當時的地面發生震動,空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花飄落下來,還有許多其它的奇蹟出現。接下來也有諸多的天人生起急迫感,說:“那些話,我們曾經在佛陀的面前聽聞過,那些話,都已經過去了,也還會再重複的生起。”

三藐三佛陀已經入大涅槃了,一起參與第一次結集的諸阿羅漢尊者也曾經聽聞過那些話。即使那些話他們曾經聽聞過了,那些事情他們曾經親眼見過、經歷過了。可是,再也不會親眼再見到,不會再親身經歷了。但是還能夠有機會再次聽聞那些話,這會成為念覺知生起的因緣條件,讓聽聞者能夠尊敬的念想三寶。即使那些故事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每當聽到佛法時,就會看到佛法的珍貴,也知道這是善的耳識果報。在這一世能聽聞佛法,是善的果報生起,是因為過去世有累積的善業,才能再聽聞到這些話。

阿難尊者安慰那些內心波動沮喪的人,因為他們再也不能看見三藐三佛陀了。佛陀所說的話就是佛法。要說佛陀已經滅了是不可,因為佛陀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諸位的導師。

“Evamme sutam ... ” (我是如此的聽聞 ... ) ,這句話的含義。

阿難尊者想要安慰後代的佛教徒,安慰那些感到悲傷,再也不能看見三藐三佛陀的後代的佛教徒。佛陀所說的話就是佛法。要說佛陀已經滅了是不可,因為佛陀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諸位的導師。我們能夠知道三藐三佛陀是不是真正的導師,如果我們聆聽佛法,思考佛法,正確的隨法行。

當尊者說“Evam”這一個字時。叫作:展現佛法的財富,達到說法的具足。

因為必須要有展現佛法者,講法者,才會有聆聽者。倘若只有聆聽者,沒有講法者,說法是不可能具足的。因此,只是“Evam”這一個字,就顯現出,什麼是叫作:展現佛法的財富,達到說法的具足。

當尊者說“me sutam”這一句話時。叫作:展現追隨者或聆聽者的財富,達到追隨或聆聽者的具足。

不是別的而是阿難我,指的就是成就了五種第一的阿難尊者,說出這一句話“me sutam” (我是如此的聽聞) 。

當尊者說“ekam samayam”這一句話時。叫作:展現時機的財富,達到時機的具足。 (指的就是時機成熟能夠得聆聽佛法。)

一天一天過去的日子裡,當沒有機會聆聽佛法時,那些過去的日子裡沒有時機 (成熟) 的財富。但,倘若是在聆聽佛法的那個時刻,請知道,那一刻就是時機的財富。那一刻就是時機成熟,是能夠聆聽佛法,是最珍貴的時機。因為能夠有機會聆聽佛法不是件容易之事。某些人因為有某些重要的事情就沒有機會聆聽佛法。因此“ekam samayam”叫作:展現時機的財富,達到時機的財富,時機成熟能夠聆聽佛法。

當尊者說“bhagavā”這一句話時。叫作:指引真理的財富,達到指引的具足。

“bhagavā”指的是,三藐三佛陀,是導師,是指引真理者。不是尋常的普通人。

當尊者說此話“sāvatthiyam viharati jetavane anāthapindikasśs arāme (三藐三佛陀住在祇園精舍,是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在舍衛城之地。) 至於“viharati” (住處或地方) 這一句話,指的是達到住處的具足,就是達到居住之所的圓滿。

“sāvatthiyam”“jetavane”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指名 “sāvatthiyam” (舍衛城) 這個地方。尊者正是要表示三藐三佛陀對眾生的幫助。《二》指名“jetavane” (祇園精舍) 這個地方。尊者正是要表示三藐三佛陀對諸比丘的幫助,等等。

勝義燈 (paramatthadīpanī) 小部又稱小尼迦耶 (khuddakanikāya) 如是語經 (itivuttaka) 一法 (ekanipatta) 貪經 (lobha sutta) ,講述關於決意法,此法是關於十波羅蜜之一的決意波羅蜜。

屬於波羅蜜的決意法,必須是傾向十波羅蜜的四種法,這四種法是:《一》真實 (sacca) ,《二》捐贈 (cāga) ,《三》清靜 (upaśama) ,《四》智慧 (paññā)

真實就是真誠的心,如實真實的去培養智慧,只是為了體證四聖諦。經典裡一段話的講述,如下文所述:

此外,第一首經 (bhagavatā) 這一句話,指的是決意法的具足圓滿,那就是 “真實” (sacca) ,以及決意法就是 “捐贈” (cāga) 。這裡的決意指的是:大德真實的起誓,真實的言語,和真實的智慧。表示到關於捨棄色欲,捨棄世俗的名利,地位,財富,榮譽等等。以及捨棄五蘊,就是徹底根除一切不善的汙染。

因此,倘若對“真實”和“捐贈”沒有堅定的決意的話,是不可能體證四聖諦的。“捐贈” 的意義不只是捐款錢財物品,而是能夠捨棄色欲,捨棄對色塵,聲音,氣味,味道,可碰觸的貪愛執取。除此之外,還要捨棄名利,地位,財富,榮譽等等。以及捨棄五蘊,就是徹底根除一切不善的汙染。真正能夠 “捐贈” 是必須捨棄一切,甚至是一切煩惱,一切不善的汙染通通都要捨棄,以及必須要有“真實”。從一開始都是真誠堅定的決意,才能抵達熄滅煩惱,根除不善的汙染。如今,聆聽佛法的人,瞭解佛法的人,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善的汙染,是件很珍貴之事。這表示了,必須要依靠各種各樣的波羅蜜才能夠真正的瞭解真相,體證四聖諦。必須慢慢的培養累積各種各樣的波羅蜜,直到能夠慢慢的捨棄不善法。至於 “阿羅漢” (arahat) 這個字,指的是必須要真實的去培養建立一切善法。接下來下一段話的講述:

第二首經 (arahattā) 這一句話,指的是決意法的具足圓滿,那就是 “清靜” (upaśama) 和 “智慧” (paññā) 。這裡的決意法指的是能夠清靜,能夠平息諸蘊 (lobha) 。指的是三藐三佛陀的開悟。

Upaśama 就是清靜,接下來的下一句要講述關於“真實”的重要性,如下文所述:

的確,獲得決意法就是必須要有“真實”,這“真實”是三藐三佛陀身為大菩薩時培養的真實波羅蜜。成就了神通奇蹟法,以及成就了出世間法。因為三藐三佛陀以智慧修行培養各種各樣的十波羅蜜,具足圓滿十波羅蜜。以大慈大悲去進行決意法,就是“捐贈”,是波羅蜜的圓滿。因為能捨棄,能拋棄了敵人 (五蘊) 。

神通是極重大的因,能有極重大的果,指的是開悟成為三藐三佛陀。正在修習法的人知道真實是最重要的。因為真實是能夠體證真相之法,真實是能體證四聖諦之道。

小部 (khuddakanikāya) 自說 (udana) 長髮綹苦行者經 (jaila sutta) 這一部經讓我們看到,沒有累積正念覺知者是多麼的迷失,有多麼錯誤的見解,如下文所述:

我是如此的聽聞,那時,三藐三佛陀住在“格雅” (Gayā) 附近村莊。那時,有諸多長髮綹的苦行者,在河中潛水,在河中浮水;有些潛下水底,有些浮上水面;有些打河中之水來沖洗身體,有些又在格雅河邊供奉火神。在八天降雪期間,夜晚時,天氣特別的寒冷。那些長髮綹的苦行者心想,因這樣的行為會使我們純潔。

當三藐三佛陀看見了那些長髮綹的苦行者,潛下水底,浮上水面,潜潜浮浮。某些打河中之水來沖洗身體,某些又在格雅河邊供奉火神。在八天降雪期間,夜晚時,天氣特別的寒冷。那些長髮綹的苦行者心想,因這樣的行為會使我們純潔。

接下來,當三藐三佛陀知曉此事之後,就在那時展示佛法。說道:潔淨不是因水而潔淨,而是當那個人有真諦和法,那個人才是潔淨,才是婆羅門。但,仍然還是有很多人在此河水中沖水洗澡。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i) 小部 (khuddakanikāya) 自說 (udana) 長髮綹苦行者經 (jaila sutta) 的義釋書裡的解釋,如下文所述:

潔淨不是因為與水有關的行為而潔淨,例如,潛水浮水等,不叫作眾生的潔淨,沒有那樣的潔淨 (惡) 。以水清潔就無惡了,是不可能的事。倘若在此河沖涼洗澡,或者如上文所述的行為等就可以潔淨無惡,很多人,就會一窩蜂的奔向河中沖水。例如,作惡行惡者,弒父弒母者等,以及其餘的眾生例如,牛,最終就連烏龜也會一窩蜂的奔向河中沖水。人與動物就會因水而潔淨,以水無惡。但,沒有如此的道理。為何沒有如此的道理? 因為,沖涼洗澡不可能是惡法之因的對立,不善法之因的敵人。倘若某物能夠讓另一物敗壞,某物就是另一物的敵人。猶如光亮是黑暗的敵人,知識是無知識的敵人。沖水洗澡是不可能與惡法為敵,因此,就必須確認,因水而潔淨惡是不可能的。為了展現真諦,潔淨之因,三藐三佛陀說出了這句話 “yamhi saccañca” (諸真實在某個人裡) 。

(Yamhi) 的意思是:在某個人裡。

(Sacca) 的意思是:言語的真實和行為的真實,還有另外以下的意思。

(Sacca) 是:智慧的真實和究竟的真相。

(dhammo) 意思是:法的真相就是聖道和果心。

正法會在某個瞭解真相的人裡。某個人,指的是聖人。還有對“某個人”另外特殊的定義是,沒有輪迴者的阿羅漢,叫作純淨者,叫作婆羅門。因為已經徹底的根除不善的汙染了。為何要把 (真實) “sacca” 和 (法) “dhamma”分開解說。因為 (真實) 是有非常強大的助益,這是真的。三藐三佛陀在經典裡展示了很多關於 (真實) 的威力,例如,真言是不亡之詞;真實之味,是勝過一切的味。諸智者說住在真實裡和住在法的真相裡是君子。住在真理的婆羅門,展示與真實法對立之法的危險,例如:時常說謊以及說不真實之詞者,他進入地獄。

長髮綹苦行者經9 (jaila sutta 9) 結束

培養建立真實波羅蜜,必須有智慧伴隨,慢慢的累積,就只是為了體證四聖諦,了解真相。倘若我們所謂的真實是不善法的真實,還要繼續守住那個不善法的真實嗎,這是必須要好好謹慎的去思考。倘若能夠離開那個不善法的話,就趕緊離開,離開得愈快愈好,必須小心謹慎的,勇敢的,用最快的速度離開那個不善的法。倘若還拖拖拉拉沉浸在那個不善法中,就會導致要離開那個不善法就更加的難了,或終究要離開那個不善法也遲了,來不及了。就一直這樣的一世接著一世,繼續不斷地循環。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ī) 小部 (khuddakanikāya) 如是語 (ittivuttaka) 貪經 (lobha sutta) 講述關於有非常堅定的信心者,對三藐三佛陀的忠誠之心,如下文所述:

任何人住在三藐三佛陀所說的話裡,具有堅定的信心。那個人的堅定信心,不論是出家者,婆羅門,天人,魔,梵天神,誰都無法奪走,這是真的。那些忠心者,即使會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會放棄對三藐三佛陀的信心,或放棄三藐三佛陀的教導,因為有非常穩固的忠誠之心。因此,三藐三佛陀說道:何人是智者,是孝順者,那人是最善的好友以及有非常穩固的忠誠之心。

若對別人忠心,而不是對三藐三佛陀忠心,那個忠心也許是一時半刻,又或許是長長久久,有時多有時少,有時很長有時很短。但對三藐三佛陀忠心的佛教徒,有沒有發現,佛教徒的忠心是可以一直的忠心,直到死亡來臨,此生結束。從早到晚的每一天裡,從小就會朗誦佛經或念經,念誦三寶經,懷念三寶之恩,直到長大。這顯現出了諸位體會到三寶的恩典,真心實意的去培養智慧,是為了體證四聖諦,瞭解真相,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巨大的幫助,不論是動物,人或天人。

三藐三佛陀的名稱會叫作“bhagavā”世尊,那是因為有人對他有非常穩固的忠心。因為世尊他尋找真相利益眾生,因此這是世尊的“大悲憫” (maha karuna) 。世尊謹慎的思維要不要宣說佛法,向眾生展示真相,讓眾生也能夠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的圓滿。因此,世尊受到眾生誠心誠意的忠心,不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受到忠心的供養,用一切適當之物來供養,例如,花,蠟燭,香,香料,以及其餘能夠供養之物。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ī) 小部 (khuddakanikāya) 行藏 (cariyāpiaka) 雜經 (pakiņņakakathā) 如下文所述:

善於謀算的聪明者,利益眾生,叫作以智慧而行 。

不欺騙而利益協助。接受持戒,守護戒,不與眾生說偏離於真相的話等 ,叫作以真實而行。

這就是三藐三佛陀所行之道。就是,善於謀算的聰明者,利益眾生。慈愛悲憫不讓貪愛生起,讓貪愛逐漸的減少,指出不善法的危險以及指引培養善法之道。因此,這就是不欺騙而利益協助。接受持戒,守護戒,不與眾生說偏離於真相的話,叫作以真實而行。

倘若沒有真誠之心要去體證四聖諦的話,肯定會對錢財,名利,地位貪愛執取,並會被誘惑進入不能捨棄貪愛執取的道路。倘若,有人向您說,就直接去行動去作,沒必要先去瞭解或先去學習什麼;和有人向您說,您必須要先去學習,先去瞭解,去思考什麼是正確的道理。請問,您會相信哪一個人。這也是必須要謹慎的反省思考,應該相信誰,為什麼要相信。因為那個人是個有名氣,還是那個人說得有道理,能夠讓我們瞭解佛法。 “真實” 是能夠利益協助,讓諸善法生起和增長。因為是真實者,真心實意的要消磨不善的汙染。當善法沒有生起時,能夠真實覺知到,我並沒有真誠之心要去培養善法。這樣的反省,也會成為讓善法能夠生起的因緣條件。因此,能夠捨棄不善法的條件必須是個真實者,以及必須有伴隨著念覺知的智慧,直接覺知了解那一刻不善法的特徵,在那一刻就是捨棄那個不善法。這就是讓善法能夠生起的原因。

在大菩薩的日常生活中,不管培養的是哪一個方面的善法,都是很細緻的。至於還沒有體證四聖諦的諸位,諸位也是個正在跟隨大菩薩的腳步而行。就是必須培養各個方面的波羅蜜去止息煩惱或根除不善的汙染。所以該仔細的去思考大菩薩的生命。當他還沒有開悟成為三藐三佛陀之時,他是真實者,真心實意的去培養善法,是為了放掉和消磨不善的汙染。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ī) 小部 (khuddakanikāya) 行藏 (cariyāpiaka) 雜經 (pakiņņakakathā) 如下文所述:

講述關於大菩薩的行為。

“行” (cariya) 就是,當大菩薩在修行培養波羅蜜的行為的過程,他是有意願想要去體證真相。所以,不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都應該謹慎思考大菩薩修行培養波羅蜜的行為,以那個過程為榜樣 (不是模仿) ,直到體證四聖諦。然而必須是個真實者,真心實意的去行,去跟隨大菩薩的行為。如下文所述:

向眾生的利益而精進。該隱忍一切,例如歡喜的事物或不歡喜的事物等。不說偏離於真相之詞。不去挑選的對諸眾生散發慈與悲。因任何的原因對眾生而生起任何的苦,我願承受對眾生所生起的一切的苦。此外,隨喜感恩諸眾生所行的善法。

經典這裡所說的話雖短,但意義深遠。當思考瞭解了之後,就應該去遵循。就如這一段話 “向眾生的利益而精進”。 倘若仔細的去思考這一段話,這一段話會讓念覺知生起,讓我們不自私。能夠去幫助別人必須要有精進努力才能夠去幫助別人。倘若缺乏了精進努力是不可能會去幫助別人的。這表示了要消磨不善的汙染也必須要有菩薩所行的行為,就是“向眾生的利益而精進”。 不管是誰走進來您的生命裡,您可不可以出手相助。即使是用言語去幫助,去介紹,去忠告,去提醒有益之事。您的幫助會讓他能夠往善的方向發展,即使您本身會遭到小小的麻煩,您也願意去幫助,這就是“向眾生的利益而精進。”是為了別人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至於這一段話 “該隱忍一切,例如歡喜的事物或不歡喜的事物等。” 當某一刻產生了滿意,愉悅時,能夠覺知到這個愉悅,滿意,不是平常的程度,而是愉悅的強度已達到了讓人沉迷,陶醉。就該有念覺知生起去覺知到“該隱忍一切,例如歡喜的事物或不歡喜的事物等。”倘若我們每個人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開始學習隱忍,有一天,就會出現忍耐的特徵,成為忍耐者。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能忍耐,不管是他人用身體言語攻擊,都能夠忍耐。又或者是天氣的冷或熱,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都能夠忍耐不抱怨,這就是叫作忍耐。

接下來的下一段話“不說偏離於真相之詞”。 倘若是個好人就會如實的說。倘若是個不好的人就會說偏離於真相的話,說不真的話。因此,當不說真話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一種可以考驗自己,測試自己到底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不去挑選的對諸眾生散發慈與悲”。 大多數人,通常會以慈心去對待好的人,至於不好的人就不會以慈心去對待。這表示了還沒有普遍的,不挑選的,以慈的心,以悲的心,去對待一切眾生。但是,對有培養慈心的人來說就不同了,他們可以自然而然的以慈心去對待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好的人還是壞的人。這是正確知道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倘若生氣,不喜歡,小看,鄙視壞的人或不好的人,那一刻是不善的心,那一刻您的心也如那位壞人一樣是不善的心。因為生氣,不喜歡,小看,或鄙視別人的那一刻是不善的心。因此,即使是很短暫的這麼一刻的法,正念也可以覺知到法的特徵,慢慢的累積,智慧能夠慢慢的去知道,應該去培養的法就是善的法。

此外,該隨喜感恩諸眾生所行的善法”。 即使是這一段話也能讓我們看到,當看到任何人行善法時,心生歡喜,隨喜感恩那個人所行的善法。那一刻是真心實意的為他人所行所作的善法開心恭喜,即使那個善不是我們本人親身去作。但是,倘若看到任何人行善法卻歡喜不起來,或心不生起隨喜感恩,那一刻就是不善的法。

真實波羅蜜是非常重要的波羅蜜,在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ī) 小部 (khuddakanikāya) 行藏 (cariyāpiaka) 雜經 (pakiņņakakathā) 這部經裡面的一段,也講述了真實波羅蜜的重要性,如下文所述:

另外,應該去思考真實波羅蜜的俱足圓滿。例如,不可能會有真實波羅蜜,因為隔絕了真實,戒等。因為,沒有行對誓言適當的行為。因為,聚合一切惡法。因為,跨越真實法。因為,沒有真實法的人是不可信。因為,引用不應該引用之詞來傳說。因為真實者是堅定的決意於一切善的法。因為,能夠讓瞭解真相的累積清淨。因為,如實的瞭解法,行一切善法,瞭解真相的累積。 因此而成就了菩薩的行為。

“不可能會有真實波羅蜜,因為隔絕了真實,戒等”。 說不真的話,作不真的事,所以一切都是不真的。那是“因為,沒有行對誓言適當的行為”。誓言指的就是堅定的決意,當說出不真的話,那一刻並沒有行對誓言適當的行為。接下來的下一段話,“因為,聚合一切惡法。因為,跨越真實法。因為,沒有真實法的人是不可信。因為,引用不應該引用之詞來傳說。” 這段話使我們能夠看到真實波羅蜜的重要性,就是,真心實意的消磨不善的汙染,以及能夠看到要一直培養善法的重要,直到能夠體證四聖諦。這是必須要依靠“真實”,真心實意的行善法,作個好人。不乞求任何的回報的去消磨不善的汙染,只為了能如實的去瞭解法的真實本質。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也許沒有仔細謹慎的去觀察什麼樣才是好的行為。倘若您有學習到菩薩的行為的話,菩薩的行為就是榜樣,就是好的行為。當佛陀還沒有開悟成為三藐三佛陀之前,大菩薩生命的行為就是行善,作好人,作好事的細節。

培養建立智慧必須要與各種各樣的波羅蜜一起培養,不可或缺任何一種波羅蜜。因為,每一種波羅蜜都是彼此依靠。即使是佈施這件事來說,倘若缺乏了真實,沒有真實,佈施波羅蜜也無法實現,持戒也不可能圓滿無缺的守住。因此,真實是十波羅蜜裡的其中之一,真實波羅蜜是非常重要的波羅蜜,去支助其他的波羅蜜能夠增長。

真諦光明 (paramatthajotika) 阿拉瓦卡經 ļavaka sutta) ,講述管與 “真實” (sacca) 這一字,各種各樣的定義,如下文所述:

“真實” (sacca) 這個字有很多樣的含義。例如,“語言的真實” (vacā-sacca) 。“戒絕的真實” (virati-sacca) 。“見解的真實” (diṭṭhi-sacca) 。“婆羅門的真實” (brāhmaņa-sacca) 。“究竟的真實” (paramattha-sacca) 。“聖諦的真實” (ariya-sacca)

這讓我們看到“真實”這一字是有很多的意思,看是用在什麼地方,因為不同地方也許會有不同的意義。比如“見解的真實” (diṭṭhi-sacca) ,在小部經典裡頭也有出現這麼的一段話: “因為那些諸大門派的婆羅門,稱說自己是聰明者,所以才對真實有另外的說法。”所以在這裡我們會看到有“見解的真實” (diṭṭhi-sacca) ,這裡的“真實” (sacca) 指的是,那些婆羅門對自己大門派的見解,認為那個見解是真實的,相信自己婆羅門門派的見解是真的。那些婆羅門就認定了,只有這個 (錯誤) 見解是真實的,其餘都不是。

除此之外在“阿拉瓦卡經” (āļavaka sutta) 裡,還有另一字。

Saccena : 人因如此而獲得名譽。講信用者,說真話者,會因“真實” (sacca) 獲得名譽。三藐三佛陀,辟支佛,聖者,會因“究竟真實” (paramattha-sacca) 而獲得名譽。

只有智慧才能夠如實的去瞭解法的真相。這是要依靠聆聽佛法,思考佛法,細心謹慎的思惟,以及循序的去培養不同層次的智慧。聆聽佛法者,以及在這一世已經有法為依靠者,但還沒有根除不善的汙染。這是正在培養智慧的路上,是為了瞭解現在這一刻正在出現的法。在每一世的每一個世界裡,必須跟隨著諸菩薩所行走的路而行,那就是培養累積各種各樣的波羅蜜。

有很多人說想要去“行法”修行,但實際上“行法”就是捨棄不善法,捨棄貪,捨棄瞋,捨棄痴。倘若某一刻貪愛正在生起,正確的“行法”就是,捨棄那一刻正在出現的貪愛,這就叫作“行法”。

行法不必等待時機,不必挑選時間地點。正在生氣的那一刻,瞋恨生起的那一刻,若捨棄瞋恨,那就是在“行法”。嫉妒,吝嗇,或任何一種不善的法正在生起的那一刻,倘若想要行法,就是捨棄生起的任何一種不善的法,這時候就是在“行法”。但是,要捨棄不善的法並不是隨自己的意願或自己的心意就能捨棄。也許會有很多人立誓或許願,有意願要捨棄不善的法。但當下法正在生起的那一刻,是不可能會隨著自己的意願決定而生起的。即使是有那麼多一世接著一世波羅蜜的累積的大菩薩也是如此,也會有不善法生起,那是因為還沒有根除不善的汙染。

大菩薩培養修行波羅蜜是為了能夠體證四聖諦,就是瞭解四種究竟法的真相,心、心所、色、涅槃。因此,必須培養建立智慧,為了去瞭解真相,就是“真實法”。所以,必須要看到真相、真實的利益。法的真相是不可被改變,心的真相是什麼,心所的真相是什麼,色的真相是什麼,不是我,不是動物,不是任何東西。那麼,不是我,不是任何東西又是什麼? 涅槃的真相與心,心所,色不同;那麼,涅槃是如何與心,心所,色而不同呢。尋找真相者,就會想要澄清真相,瞭解真相。尋找真相者是個看見真相的利益,會真心實意的去培養每個階段的真相,從說真話開始。

小部經又稱小尼迦耶 (aṭṭhakathā khuddakanikayā) 本生經jātaka 訶梨陀故事5 (haritajātaka 5) 如下文所述:

過去的時期,“梵授王” (brahmadatta) 在“瓦拉納西”擔任國王。 (那時的梵授王是最後一世的阿難尊者。) 那時的大菩薩出生在婆羅門家族,有財產八億,有如黃金那般的肌膚。他的母親父親就為他取名 “訶梨陀” (harita) 。當訶梨陀長大時,就在“塔克西垃”修學。成就了學業之後,他就用心思考,看到母親父親所掙來的錢財都還在,但掙這些錢財的母親父親並不在了,去世了,不再有了。即使是我自己也會是如此。如此的思考,他就把所有的錢財捐獻出去,離開家中,進入喜馬拉雅山的森林裡成為隱士。在森林中修得五神通八等至 (samapatti) 。當想要吃鹹的口味,酸的口味時,隱士就離開喜馬拉雅山,向瓦拉納西尋食化緣。當他尋到宮外的四中心時,那時,梵授王一眼望見了正在宮外尋食化緣的隱士。那時梵授王的內心產生了很強大的信仰敬佩,就吩咐侍衛在王家公園裡建造適合隱士的草屋以及有人侍奉關照。從此,接著十二年,隱士就一直居住在王家公園。直到有一天,國王必須要出征打戰平定邊疆,要出征之前,他吩咐王妃要好好看照隱士的食物。王妃領國王的旨意,親自的供奉食物給與隱士。

有一天,王妃如往常一般的已經備好了要供奉的食物,但這一天隱士遲遲未來,王妃就去沖泡香水,身體圍著精細的布,她吩咐宮女去開窗戶,是為了讓風能吹進來,王妃就躺上她的床榻,讓風吹上她的身體。當隱士從空中飛過時,王妃聽到隱士所穿的麻布聲音,就立即起身,所圍著精細的布從身體滑落下。這時,恰好隱士正飛過窗戶並看到了這一幕,累劫累世醞釀已久的不善,在內心深處潛藏著不善的汙染,就如睡覺毒蛇的毒那般。毒素發作,毀了隱士的禪定。隱士無法保持覺醒,維護念覺知,就衝進去握住王妃的手一起行錯的事,“行淫”。從那天起,就天天如此。這兩者行淫的行為傳遍四方,諸大臣把此事以書信向梵授王稟報。但國王並不信此事,反而,認為是諸大臣有意要傷害自己。當國王平定邊疆,凱旋歸來後:

向王妃提問:“妳與隱士行錯事,“行淫”的傳聞是真的嗎?”

王妃向國王回話: “是真的”。

國王不相信,即使是王妃親口回話證實。國王就移步走向王家公園,去了隱士所居住之處,當行禮完畢之後,就坐在應該坐的一旁。

國王向隱士問道:“我的大梵,聽聞訶梨陀隱士您,享用淫慾,這句話是真的嗎?您依然是純潔的嗎?”

當訶梨陀隱士聽到國王如此的問時,心想,倘若我向國王說我沒有享用淫慾,國王一定只相信我一人。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比信用更能依靠的。因為拋棄真實者,無法坐上開悟的寶座。我只該說真實的言語。

是的,殺生也好,偷盜也好,邪淫也好,飲酒也好,諸菩薩在某種情況之下,也會觸碰犯戒。但妄語,說偏離真相之事,並不會出現在諸菩薩的身上。因此,訶梨陀菩薩發出真言:

說道:“回國王的話,國王是如何得聽此聞,那些所聽聞的事件,都是真的。我是個沉迷者,迷惘在色慾中,已行錯的路。”

國王聽見後說道:“敏銳緊密的智慧,會想到有利益的事,緩解所生起的慾望,緩解您的淫慾。您有著敏銳緊密的智慧有何用,您無法緩解那些所生起的邪惡想法。”

這一段話的解釋:

通常藥,是病人的依靠。水,是口渴者的依靠。敏銳緊密的智慧,會想到有利益的事,緩解所生起的慾望,緩解您的淫慾。您有著敏銳緊密的智慧有何用,為何您無法運用智慧來緩解那些所生起的邪惡想法。

接下來,訶梨陀隱士要解說不善汙染之力。說道:“我的國王,有四類不善的汙染,即是:慾、瞋、痴、迷。在這個世界,是非常强烈,非常粗魯之力。當被這其中不善的汙染纏繞時,智慧也無法生起,猶如人掉入大河。”

當國王聆聽隱士說道後,就說:“我是如此的信仰敬佩訶梨陀隱士如阿羅漢,有完美的持戒,有純淨的行為,有真正的智慧,是智者。”

訶梨陀隱士聽了之後又說道:“惡尋傾心於影子,執取影子是美,伴隨著慾愛。即使是有智慧,即使是以隱士之法為樂,也會被惡尋侵犯。

這段話是在提醒認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以及認為自己已經是安全了,也不可大意。因為即使是有智慧,有善的法為樂,但是不善的法仍然能夠侵犯,即使是已經有了智慧。

接下來,當國王有意想要讓訶梨陀隱士有精進的心去捨棄不善的汙染,就說道:“惡慾在此身而生,生起了之後又侵害身行的美德 ”

那時,當大菩薩聽到此話之後,念覺知生起,思考諸慾的危險 。然後,大菩薩說道:“那些慾只帶來黑暗,有諸多的苦,有巨烈的毒,我會去尋找諸慾的根源,並斬斷惡慾以及捆綁的結。”

慾 (kamma) 的根源就是,“不如理作意” (ayoniso manasikara) 。

訶梨陀隱士精進修行,又重獲得了禪定。他看到在不合適之處居住的危害,那就是王家公園。所以,訶梨陀隱士返回喜馬拉雅山的森林,遠離女性,當生命結束了之後,就進入梵天界。

三藐三佛陀在“祈園精捨” (jetavana) 宣說此故事的原因,是因為有一位比丘,看見一位女子裝扮得很漂亮,使不善的汙染發作。之後這位比丘有意想要還俗,即使是他的老師引見勸告,他也不滿意。當三藐三佛陀發問時,此比丘也如實的回答,是真的。接下來,三藐三佛陀宣說。

瞧,諸比丘,不善的汙染是不會愉快的,因為它去除了善與美德,只會墮入地獄。所以,那個不善的汙染又如何不會讓你受苦呢。

大風都能侵襲吹上須彌山,那個大風又為何不能把枯葉吹散呢。即使是偉大的純潔者,獲得五神通八禪定,正行走在開悟的道路,因為去依靠這一類不善的汙染,所以,無法維持念覺知,而且還失去了所獲得的禪定。

三藐三佛陀所說的一切法,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不善的法是沒有任何的利益,以及讓我們看到過去所累積的不善法的力量。這一段話真的非常值得去聆聽去參考。例如,這句話“大風都能侵襲吹上須彌山,那個大風又為何不能把枯葉吹散呢。”

風能侵襲一切事物,即使是須彌山。還沒有根除不善汙染的諸位肯定不是須彌山,我們就只是枯舊的樹葉而已,非常輕薄,隨時隨地都能被風刮走,隨風飄流。不論貪愛的風,瞋恨的風,或是愚痴的風。

當三藐三佛陀說完訶梨陀的故事之後,接下來,還宣說法的真相。當宣說真實法結束,有意要還俗的這位比丘成就了阿羅漢。

Sacca就是真相、真實,真心實意的去培養一切善,是為了要建立成就波羅蜜。倘若任何的行為舉止都不真實的話,所作的那件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是對一切善法這件事,不論是佈施,持戒,智慧的培養,也必須真實、誠實。就是對一切善的培養,不論是任何階段的善都要真心實意,不忽視,不偏離於真相。

為了要捨棄不善法而培養波羅蜜的人,應該要看見細微的不善汙染。例如,為了方便容易,隨口說出一點不真的話,或許會以為那麼一小點不真的言語是沒有任何的危害,但這些小小不真實的言談會累積養成習慣。但是,倘若捨棄那些隨口而說的一小點的不真實的話,對自己所講出的話守信用,慢慢的一直累積。這樣持續下去,這將會成為當您要開口說不真實的話時,您會看到那一刻的危險。反過來,倘若您還自以為是,繼續累積那些小小的不真的言語,還不去注意、不去看見那些小小不真實言語的危險,您就不會看見那些小小的不善。然而這些小小的不善就會累積,甚至自然而然的說謊也不以為意。

一切的法是可以聆聽瞭解的。但是,要能夠真的如實看見法正在出現的那一刻,必須聆聽佛法,培養聞慧思慧。當您開口說不真實的言語,即使是那麼一點小小的不真實以及不守信用,也可以覺知到那一刻是不善的法。因此,應該去培養,常常去看見那些不善的法。

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善的法是如此之多。因為迷失忘記善的法,所以才看不見日常生活中生起的那麼多的不善法。正念和智慧沒有生起去覺知和了解法的真實本質。因此,要能夠如實的去覺知到正在出現的法的那一刻,必須培養四念住,慢慢的培養正念和智慧,愈來愈精細。當正念覺知到法,愈來愈加深,智慧就可以知道當不善法生起的那一刻,是哪一種類的不善。看到不善法與善法的差異,慢慢的培養累積善法,讓善的法逐漸增強。

真實波羅蜜是智慧波羅蜜的隨員。倘若缺乏智慧, 即使很想要勤奮努力也無法成就,因為不善的汙染實在太強了。因此,必須努力去瞭解真實是甚麼。真實就是真心實意的去培養一切善,不偏離真實。倘若哪一刻是偏離,那一刻也會如實的知道還沒有完美。當有了覺知和智慧,去知道那一刻是錯誤,這會成為更加小心行為舉止的因緣條件。

真實是最寶貴的真諦,是最珍貴之法。“聖諦或四聖諦” (ariyasacca) ,這個真諦是能夠讓體證真相的人能夠成為聖人。現在正在努力學習去瞭解法的真相者,就會精進努力去瞭解現在這一刻正在出現的法,以及會竭盡全力去培養累積一切善法,只為了能夠去體證見證,自己所聽聞所思考的佛法。當得聽聞佛法了之後,明知道現在這一刻的法在生滅,不是人,不是動物,不是任何某個東西。但是被太多的不善的汙染和無明包圍覆蓋住,讓我們無法看見法的生滅。所以,必須依靠真實波羅蜜,這個真實會讓我們的身,口,意正直。真心實意的去培養每一種類的善,不論是布施,持戒,以及智慧。否則就會被各種各樣不善法的風刮走,隨著各種各樣的不善法而去。看到真實的價值和利益的人,他肯定會更去加去培養累積真實,讓真實愈來愈加深。除了檢討自己的真實,也該去認識,去知道當三藐三佛陀還是大菩薩修行培養真實波羅蜜的時候。

小部 (khuddakanikayā) 行藏 (cariyāpiaka) 康哈提帕耶那行為11 (kaņhadīpāyanacariyam11) 31題,如下文所述:

還有一件事,那時,當我還是隱士時,名為“康哈提帕耶那” (kaņhadīpāyana) ,我不歡迎行善行五十餘年。沒有人知曉我的心對行善行是不歡迎,我自己也不對任何人透露,我的心對行善行是不歡迎的。那時,我有一位行善行的朋友,名為“曼達帕耶” (maņḍabya) ,是威力非常強大的隱士。緣由過去世所造下的業緣,就是過去的業帶來的結果,曼達帕耶”被尖利的木棍活生生的刺穿。我照顧治癒“曼達帕耶”隱士的病痛直到康復。告別了他之後,就返回草屋我所住之處。我的一位婆羅門朋友,他帶著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總共三個人一同來拜訪我。我與我的朋友和他的妻子一起在草屋聊天談話,而他們的孩子在一邊玩陀螺,又又甩,已經激怒了一條眼鏡蛇。那時,那個孩子用手朝向蟻窩摸索陀螺,恰好摸到蛇的頭。當孩子的手碰到蛇的頭時,那條蛇很生氣,氣到無法忍受,牠就立刻向孩子的手咬上去。因蛇的毒素過於強烈,孩子在一瞬之間就與那條蛇一同倒在地面。“我因此而受苦,孩子父母的悲傷影響了我。”我就這樣立即安撫那個孩子的母親和父親,使他們在痛苦憂傷中逐漸的醒過來。在痛苦中醒來之後,我優先行無比的最真實之禮,坦誠的發言,我是個想獲得善的功德的人,所以行善行。實際上我對行善行的信心,只有七天而已。從那天之後,五十餘年以來,我根本對我的行善行沒有信心,我根本沒有任何的意願要行善行。依據我的坦誠,此真實的力量,願這孩子安好,願這孩子存活,讓此毒消散。 當我行真實之禮,發真實之詞完畢之後。因毒素的力量而倒下的孩子,緩緩甦醒,病毒消失,他站立起來。沒有任何人能及與我的真實,那就是我的真實波羅蜜。

康哈提帕耶那行為11 (kaņhadīpāyanacariyam11) 結束。

康哈提帕耶那的行為,在義註裡解釋,如下文所述:

聽聞,那時的大菩薩名為“提帕那”。去找我的朋友,名為“曼達帕耶 ”。他被尖利的木棍刺穿,因為被他的持戒行為感動,所以我沒有拋棄他。我在三個時辰裡,一直靠在那個尖利的木棍。因為這緣故,我的名字叫作“康哈提帕耶”。我的身體全是黑色,那是因為我的朋友“曼達帕耶 ”隱士被尖利木棍刺穿所流下來的血淋在我的身上。

(問) :為何偉大的君子,在幾個十萬劫以來,都是有出離的習性,歡迎的行善行。但是在此時的行為,是不歡迎去行善行呢。

(答) :因為是世俗人的動搖之力。

(問) :那為何不再返回在家眾的身份呢。

(答) :因為,起初是看到諸慾的危險。因為,有出離的習性所以離開家中。之後,因為沒有如理作意,所以才會生起對行善行不歡迎的心。當大菩薩無法緩解對行善行不歡迎之心,也嫌棄人們的批評之詞,康哈提帕耶是“唾沫狂”,指的是,很荒唐,很狡猾之人。起初是因為深信因果,相信業和業的結果,所以才拋棄了所有的財產,離開家中。已經拋棄了的財產,如果再返回去要那些已經拋棄的財產的話,恐怕自己的慚與愧會破裂崩塌。因此,即使不願意去行善行也必須忍住去行善。 此外,叫作出離家中的善,諸智者,例如三藐三佛陀等,他們都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因此,偉大的君子,即使是因悲痛之苦而淚流滿面,也會堅持的去行善行,不會捨棄善行。

有人也許會懷疑這個真實法會不會真的有效果。行真實法是善的,因此,善的結果肯定是有的。還有最重要的是當要行真實法之前,行真實法者,必須是正念覺知到真實法,智慧看到真實法的利益,看到真實法的恩,以及必須是個修行培養真實波羅蜜者。並不是遇到困難,隨便一個人什麼都不知道,根本不瞭解什麼是真實法的恩,真實法的利益,就可以去行真實法。只聽到倘若行真實法,真誠的說出真實的話就會得償所願,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的。因為善法的力量取決於智慧有多強的程度去知道真實的利益,還有最重要的必須是個修行培養真實波羅蜜的人。

培養善法就是為了能夠體證法的真相,體證四聖諦必須要圓滿所有的波羅蜜。倘若是個培養真實波羅蜜的人,看到真實波羅蜜的利益,其餘的波羅蜜也會隨著加強。當有因緣條件要說出真實的話時,效果是有可能的,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結果,因為一切都是取決於累積的善法的力量。

因此,諸位該認真的反省思考,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傾向哪個方向培養,所培養的善法是在哪個階段。在過去世裡,能夠聽聞諸三藐三佛陀所宣說的法然後思考法的人,對法的瞭解就會逐漸的,慢慢的建立起來,然後就會產生想要培養善的想法。至於沒有聆聽佛法的人,因為沒有因緣條件,想去培養善的想法都不會生起。天天只有吃喝玩樂,又或許偶爾只會有小小的善法生起。從出生到現今都不曾想過要去行善,例如,不曾幫助或為他人著想過,又或許會產生錯誤的見解。心想,去支持幫助他人給自己找麻煩幹嘛,累死了。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這些法,讓我們看到心的細微,心的各種各樣所累積出的多樣化。

某些人不曾想過要原諒,即使是聆聽佛法了也不肯原諒。這顯現了必須要有累積往善的方向去實踐的因緣條件,慢慢的把歪斜的心調整拉正,糾正不正之心。開始想著學著去原諒,不去討厭他人或看他人不順眼。

一直在這個輪迴循環的人,必須要知道自己是有多麼的不善。要能夠捨棄不善的法以及能夠斬斷不善的汙染,不光只是想而已,而是必須去進行培養一切善。也必須知道善法還很弱,還不夠強大。善法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成為正者,成為真實者。意思就是行為和思想完全一致,任何的言語,身體的行為,都是端端正正的,真實的去忠誠於善的想法。所以必須要繼續培養善,不能僅僅只是想而不行動,那就是不行善。

與世俗的真相對比,世俗的真相都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知道,何況是法的真相。如此的對比,就會看到真實法的真相是非常的難懂。所有一切都是由著思想,由著心的矛盾,由著各個所累積不善的汙染。因此而難以去瞭解所有一切的真相。

如實的去瞭解法的真相比瞭解世俗的真相更難的多了。應該是一個歡迎真相的人,歡迎自己的真誠,必須修習培養身,口,意的真實。即使是很小不重要的事,例如,講話,預約,承諾等。這些事情或許對某些人而言是小事,但認為這些沒什麼大不了,不必當真,不必去作,沒什麼必要去實現自己曾經所想所說過的話,實際上那一刻的心是什麼心? 這顯現了每個人的心是有多麼的深奧複雜,倘若沒有念伴隨著智慧生起是不可能會知道的,即使是很小的不善,也是過去所累積的不善而生起。不僅只是這一世,過去世的每一世,不論是出生為什麼人,有什麼樣的生活,這些不善的汙染是一世接著一世累積下來的,也會繼續不斷地一世接著一世的累積下去。

因此,真正培養智慧者,除了看到真實波羅蜜的利益恩德,真心實意的要瞭解真相,必須要誠實的去培養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必須要堅定決意的去培養一切善,這是下一個波羅蜜,“決意波羅蜜”。


Topic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