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
202  第十五章 欲界心
有89种不同的心,可以依界(bhumi)分為四类层级:
  • 欲界(kamavacara bhumi)
  • 色界(rupavacara bhumi)
  • 无色界(arupavacara bhumi)
  • 出世间界(lokuttara bhumi)
 

註释书(Book I,Part II,Analysis of terms, S62)根据不同的方式解释了欲界的意义。其中一个解释,“欲界心”是指参与欲界法的心。因此,它是欲界等级的心。欲界心频繁游走的对象是感官物质对象,也就是顏色,声音,气味,味道和有形物体。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有欲界心,除非有比欲界心更精细的其他等级的心生起。当一个人以物质為冥想的主题去发展平静善心,当平静可以很稳固地被建立,进而达到安止定(appana samadhi)时,就是色界禪定心,但仍然需要依赖色法為专注的对象。这是比较高层级的心,色界心已经从感官欲望暂时摆脱。再更高层级的心是无色界心。无色界心是更高层级更精细的心,平静专注以和物质无关的对象更稳固地建立。比无色界心更精细的心是出世间心,它可以直接经验涅槃。因此,心是多样化的是因為它们是不同界的心。根据不同的界,89种不同的心可以分类為:

  • 54种欲界心
  • 15种色界心
  • 12种无色界心
  • 8种出世间心
 

当不是色界心,无色界心或出世间心时,每一刻都是欲界心。

註释书裡说明“欲”(kama)有两个种类:

  • 烦恼欲(kilesa kama): 污染杂质,感官欲望
  • 所缘欲(Vatthu kama): 欲求的所缘
 

註释书也说明了:

被称為烦恼欲是因為它贪着欲求,被称為所缘欲是因為它是污染杂质所欲求的。

烦恼欲是感官欲望,也就是贪心所; 贪心所享受引起愉悦的所缘并执取它。所缘欲是欲望或执取的对象。所缘欲也包括三种再出生的界: 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只要贪爱没有被根除,就不可能从生与死的轮回中解脱出来。因此会在这些界再出生。它们是所缘欲,是烦恼欲(污染杂质)贪执的所缘对象。

对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和有形物体贪爱的欲界心会紧紧地执取它们,即使它们只出现非常短暂的时间。当顏色撞击到眼根时,它只会出现很短的时间。当声音撞击到耳根时,声音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当气味撞击到鼻根,味道撞击到舌根和有形物体被碰触到时都是一样的。所有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法(paritta dhamma),因為它们只是生起极短的时间,然后马上就灭去了。然而,心却是一直对这些微不足道的法紧紧地抓取执着。似乎这些相继生起灭去的法是可以持续,不会灭去的。

对所有的感官对象,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和触所缘的执取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沉浸於感官对象裡并且持续紧紧地抓取。但这些我们执取的对象会灭去,会被取代; 灭去的色法会被新的色法取代。我们一直沉浸执取於那些已经灭去的对象。当我们看到出现的对象时,我们喜欢它,我们想要一再地看到它。当我们听到喜欢的声音时,我们会想再听到一次;对於喜欢的气味、声音和有形物体也是这样。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我们喜欢某一种口味,我们会希望再吃到同样的食物,再尝一次那个味道。我们执取於每天生起的感官对象,一次又一次。贪爱会去执取经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门所出现的对象已经是我们的天性。

当我们看到喜欢的对象时,我们希望一直看到它,但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因缘和合的法(行法)生起就灭去了; 这是他们的本质。当愉悦的味道撞击到舌根时,贪爱就生起了。在那个时刻,贪爱不能经由眼,耳,鼻或身体感官门生起。当愉悦的气味撞击到鼻根,很快贪爱就生起,在那个时刻贪爱就不会有经由眼,耳,舌或身体感官门生起,因为一次只会生起一个心,同一刻不会有两个心生起。我们都对经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门交替出现的对象紧紧地执取。我们不只是对於顏色,声音或其他感官对象执取, 我们执取全部的感官对象;这是因為对所有感官对象的贪爱,从过去到现在会一直不断地累积;从现在到未来,它也会一直继续累积。

因此,欲界心在频繁出现的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和有形物体之间“游走”着; 它紧紧地抓取着这些对象,它并不是自由的。有些人想要从这些感官欲望解脱,他们认为只要作了功德就可以在天界再出生。但即使是在天界,也不能从感官欲望解脱,那裡的感官对象比人间更细致。

从出生到死亡,当心还没有达到安止定(appana samadhi),也就是当心不是禅定心,而且也不是出世间心时,那么就会一直是欲界心。无论我们是睡着了还是醒着,在看,听,闻,尝,经验到有形物体或思考不同的主题时,在这些时刻都不是一个谁在经历出现的对象;没有人,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只是欲界心生起经验这些出现的对象。

除非是阿那含(不还果,已经达到第三阶段证悟)或阿罗汉,我们仍然会对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和触所缘有所执取。这说明了要根除执取感官对象的贪爱是多么困难。即使有人培养平静到达了禅定的程度并且再出生在梵天,对感官对象的欲望还是没有完全根除。如果他还没有达到阿那含阶段的证悟,他将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执取感官对象的生命中。因此,我们不应该忽略污染杂质。我们应该要了解实相的真实本质;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因带来什么果。然后,我们才能够发展对八正道正确的了解,这是彻底根除污染杂质的唯一道路。

欲界心是参与欲界法的心。在註释书(SS 61-62)裡解释在欲界的法由下往上细分為最低的阿鼻地狱到欲界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在这些地方都还有感官对象為所缘。

根据註释书,“所缘欲”有一个比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或触所缘更广泛的意思。任何可以是贪爱对象的法都是所缘欲。贪心所是贪爱的实相,除了出世间法,它执取所有的一切。贪心所执取於色界和无色界的一切。因此,这些都是所缘欲,是贪爱欲求的所缘。除了出世间心的法以外,其他所有的法都是所缘欲。

註释书(SS61-63)使用多种方式来解释欲界心的意义。根据第一种解释,欲界心是欲界等级的心,它还没有从感官欲望解脱。根据第二种方式的解释是欲界心经常游走於不同的感官欲界;这些是:四恶趣,人间和六欲天。根据第三种解释,欲界心之所以被称為欲界心是因为它经常注意感官对象,即: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和触所缘。因为心把这些感官对象作为它经验的对象,所以心被称为欲界心。

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到任何跟色所缘和其他感官对象所缘的心有关的都是欲界心。

问:阿罗汉有欲界心吗?

答:是的。当阿罗汉看到经由眼根出现的顏色时,眼识是欲界心,因為色所缘是感官的对象。每当心经验到色所缘和其他感官对象时,它就是欲界心,无论是佛陀,阿罗汉或是其他任何人。

根据第四种解释方式,心是欲界心是因为它会在感官欲界再出生,即四恶趣、人间和六欲天。

我们都在人间界,因为欲界善心的业缘条件让欲界善报心可以执行再出生在人间的功能,人间也是欲界之一。

有些人可能发展奢摩他到了安止定(appana samadhi)的程度并达到色界禅定或无色界禅定。如果他没有失去禅定的能力而且禅定心在死亡心生起前生起,这禅定心不会是再出生在人界的业缘,而是出生在色界或无色界的业缘,色界或无色界取决於禅定的程度。出生在人间是欲界善心执行佈施(慷慨大方),持戒(道德行为)或发展奢摩他或内观智慧的结果。这些欲界善心执行的善行并无法从欲乐对象解脱,还是会继续在感官界再出生。

界Bhumi(基础或平面)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心的等级和存在的界。界的第一种含义是心是所有相应法,也就是所有心所的基地。如我们先前所提,我们可以用心的等级来对心分类,分别是:欲界心、色界心、无色界心和出世间心。至於第二个含义的界指的是生存的域界,有情眾生出生的地方。人界是其中的一个界,是三十一界中的其中一个界。

心是多样化的。心有不同的类型,即使同一类型的心也是多样不尽相同的。欲界善心可以因為信心(saddha)的强度、智慧的程度以及其他伴随的心所的不同而有很多变化。一起生起的心所种类有很多。因此这些欲界善心的结果会在不同的善趣再出生,不仅仅是在人界。由於心是多样化的,心生起的界也是非常的多。

当一个人犯了不善业,我们可以注意到不善业有不同的程度,它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程度较轻微的。有时可能有很深的仇恨或报復,有时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瞋恨。有时候一个人不是很努力地去伤害或杀死其他生物,他杀生的意图可能不是很强烈;此外,可能死亡的是很微小的生物。由於不善业是由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心所伴随的心造成,它们的结果也会是不同的,以果报心的形式执行再出生在四恶趣的功能。因为善业和不善业是多样化的,所以会有多样化的结果,有很多不同的再出生的界。除了人界之外,还有许多其它不同界的再出生。

问题:

  1.  烦恼欲和所缘欲有何不同?
  2.  微不足道的法(paritta dhammas)是指什么?
  3.  佛陀有欲界心吗?
  4.  界的含义是什么?
Date 12 Mar 2020

article-cn/topic/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