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是另一种究竟法。佛陀称这个法为涅槃,因为它是贪爱,渴求的结束。涅槃这个究竟法就是第三圣谛,苦的止息。心,心所和色法是苦,因为它们是无常的,生起就灭去了。贪爱应该要被根除,只有这样苦才能结束。贪爱是苦生起的根源,也是五蕴生起的原因。贪爱是可以被完全根除的,透过智慧的培养,可以了解心,心所和色法这些瞬间生灭的实相的特征。当智慧发展到实际经验涅槃时,对心,心所和色法的错误见解和执取就可以被逐渐完全根除。涅槃是实相,是苦的止息。涅槃是究竟法,是一个可以被清楚知道的法。
涅槃可以分为两类:
有余涅槃:还有五蕴继续的涅槃
无余涅槃:不再有五蕴继续的涅槃
五蕴包括心,心所和色法。有余涅槃指的是所有的污染杂质都已经根除了,但还是有五蕴持续地生灭。至于无余涅槃指的是最后的五蕴灭去后,就不再有五蕴生起了,也就是大般涅槃,阿罗汉的过世。因此,有两类涅槃。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菩提,那时是有余涅槃。佛陀彻底的根除了所有的污染杂质,所以那些不善的心所已经永远不会再生起。然而,还是有五蕴的存在,那些没有伴随着污染杂质的心,心所和色法还是接续的生起和灭去直到大般涅槃。
我们在如是语经上卷.二集第二品里读到佛陀对比丘说的话:
世尊说此:…诸比丘!有余依涅槃界为何?
诸比丘!于此处应供之比丘已尽漏,住于〔梵行〕,辨应作之事,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脱。彼五根安立,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不喜,能感乐与苦。彼为灭贪、灭瞋、灭痴者,诸比丘!说彼为有余依涅槃界。
无余涅槃指的是没有五蕴继续存在的涅槃。当佛陀在娑罗双树下入灭后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有五蕴的生起,这是再出生的结束,自此之后生死轮回之苦停止。
开悟总共有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污染杂质被根除。依据修道次第可以分为第一果,又称为须陀洹,是证得第一果位的圣人。第二果,又称为斯陀含,是证得第二果位的圣人。第三果,又称为阿那含,是证得第三果位的圣人。这些圣人都还被称为学习者,因为他们必须继续培养更高程度的智慧以根除仍然存在的污染杂质。
四果,又称为阿罗汉,不再是学习者,因为他已经完全根除了所有的污染杂质,他已经达到了完美,已经不再需要去建立更高的智慧。
涅槃这个究竟法有三个特征:
空
无相
无愿;无欲
涅槃之所以被称为空,是因为它缺乏任何生灭法。涅槃被称为无相,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生灭法的记号或特征。涅槃被称为无愿,无欲,是因为它没有任何欲望的基础,它不是生起灭去的法。
当一个人的智慧发展到即将开悟的程度时,他能了解那时出现的法是无常,苦或无我的。但这三个特征中一次只会有一个特征被穿透了解。当他达到涅槃时,他的解脱会有三个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在开悟的过程中,穿透了解的是哪一个生灭法的特征。当他穿透了解的是无常,他体证四圣谛是经由无相的解脱。当他穿透了解到的是苦,他体证四圣谛是经由无欲求的解脱。当他穿透理解到的是无我,他体证四圣谛是经由空的解脱。
关于这三种解脱的方式,可以辨别出它们四个不同的面貌:
占优势的: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常的,那么无相的解脱是占优势的。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苦的,那么无欲的解脱是占优势的。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我的,那么空的解脱是占优势的。
坚定的: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常的,心经由无相的解脱而坚定。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苦的,心经由无欲的解脱而坚定。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我的,心经由空的解脱而坚定。
倾向引导的: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常的,心是被无相解脱的倾向所引导。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苦的,心是被无欲解脱的倾向所引导。当一个人了解到法是无我的,心是被空的解脱所引导。
在解脱达到涅槃的那一刻:当一个人了解到无常的面向时,心被无相解脱的影响带领达到涅槃。当一个人了解到苦的面向时,心被无欲解脱的影响带领达到涅槃。当一个人了解到无我的面向时,心被空解脱的影响带领达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