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线上讨论
403  心的功能和什么是戒 - 佛法线上讨论 (38)

心的功能和什么是戒

2021-0120


问: 虽然我们理论上说根尘识相和合才会有心识的活动,但是那个“能说,能作,能想,能吃,能喝,能睡” ,那个“能”的功能一直都在。这会让我们觉得那就是我。

AS: 这一刻是谁能看呢?还是是需要条件俱足才能看到呢?不是谁试着要去看,去看的是一种类型的名法。谁能让眼识生起还是谁能让眼识不生起?所以没有人能够去作什么,因为根本没有人,就只是法因缘和合而生灭。

问: 没有人能够控制,这我能理解,但那个“能”的心一直都在,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心不在的时候,它参与了一切,那让我们会以为那个就是我,它一直都在,这容易造成一个抓取的感觉,那个能经验所缘的心一直都在,我想谈的是心的功能。

AS: 心的功能是去经验一个对象,心并不属于任何人。心的生起必须要有适当的条件,它不能单独生起去经验对象。每个法的特征都不能被改变。

S: 在眼识生起的那一刻,耳识能去听吗?还是意识能去想吗?事实上每一刻只会有一个心去执行它的功能,生起就灭去。

问: 我们会这么执著其实有点像是外道有个万能的什么参与了一切。不管是眼识耳识它们都叫作是心的功能,它们能经验所缘的功能一直都在,这容易被抓取,不容易理解。邪见就是因为自己错误的思考。

AS: 什么是法呢?

问: 法就是实相。

AS: 它在哪里呢?

问: 法遍布所有。

AS: 那么现在有什么法?

问: 耳识。

AS: 耳识是你还是谁吗?

问: 耳识是法,但我的症结在于耳识不是我。

AS: 是的,佛法是非常精细的,所以如果没有仔细去思惟是很难了解究竟实相的。如果没有任何法生起,会有你吗?

问: 不会。

AS: 是的。所有在那里的都是因为因缘和合而生起灭去的法,没有我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支配。如果没有真的了解那个去看的和被看到的是什么,就不可能消除我是存在的邪见。没有法生起前什么都没有,因为条件俱足法才能生起。生起的法立即就灭去了,怎么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桌子或椅子在那里呢?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知道在那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需要长时间智慧的累积才能够真的可以了解。如果没有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真相,我们自己是没办法知道的。因此必须很恭敬的一个一个字仔细去了解。在那里的就只是法,这个信心有吗?想的那一刻不能去看,在想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被看到。因为累劫累世所累积根深蒂固的邪见一直在那里,不可能听个几分钟几个月或是几年就能够根除。

现在在那里的有椅子有花有人,但如果没有法生起会有那些东西或人吗?只是闻慧是不够的,如理作意去思考才会是真正智慧的累积。我们从佛陀的教导里学习了解眼识生起去看需要很多的条件,而不是我要让它生起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会去想到这个人吗?现在在看在想的时候已经有多少法在生灭了但却不被知道。

S: 刚刚的提问是似乎有一个所缘,这就好像是一个幻相,似乎有个我可以去作这个或那个,因为无明和邪见的随眠烦恼一直在那里,所以一整天中我们都会一直认为有个人或有东西的存在。佛陀说我们是活在一个无明幻相的世界,没有佛陀的教导我们不会了解到去看的是眼识去听的是耳识,它们都是生起瞬间就灭去的法,并不是我在看我在听。

现在这一刻就可以如理作意,我们没办法选择现在要看到令人愉悦的或不愉悦的,因为那都是法,只要有适当条件就一定会生起。现在听到真相后仔细去思惟,这样真相才能够逐渐变得更清楚。

J: 心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功能和不同生起的条件。在感官门生起去经验对象的心,比如眼识耳识是果报心,意门过程去想的心则是善心或不善心。去执取于感官对象的心是意门过程不善的心。在感官门去经验的果报心是因为过去的业力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去贪爱感官对象的心是和过去累积的习性有关。既使现在感官没有特别去经验某个特别想要贪爱的对象,但那个贪爱的潜藏倾向一直都在。

所以佛陀的教导是关于了解现在法的真实特征,因为无明和邪见让我们不知道法的真实本质,所以会一直去贪爱而不自知。根除无明邪见所需要的智慧的因缘条件是必须能够听懂佛陀所解释的真相,真正去思考这些话,才是真正累积智慧。会认为是我在看我在听是很普遍的错误见解。透过了解现在的法才能够慢慢降低我存在或我在看的邪见。

问: 请问真相是没有人,那么为什么会有五戒,十戒还有佛陀制定给僧侣应当遵循的2百多条戒律呢?

AS: 什么是戒呢?

问: 我在书上读到,戒是心和心所的行为。

AS: 那树有戒吗?

问: 没有。

AS: 所以没有人,戒就是心和心所的行为,这是一开始就要建立的正见。不是任何人的戒,而是善心或不善心。狗有戒吗?

问: 有。

AS: 蜥蜴或老虎有戒吗?

问: 有。

AS: 是哪一种戒?

问: 动物和众生大部分是不善的戒。

AS: 所以一整天中的每一刻都没有人,只有善与不善心的行为,我们称为“戒”。在吃的那一刻有戒吗?

问: 有。

AS: 什么样的戒?

问: 大部分时候是不善的戒。

AS: 所以并不是我在吃,在贪爱食物时的心不是我。无我的正见一开始就要建立。现在有戒吗?

问: 有。

AS: 所以戒就是善心或不善心,这一点一定要先确认。

问: 那么为什么佛陀要制定这么多戒律?

AS: 为了什么,为了谁?

问: 为了心有更好的品质吗?

AS: 是为了了解真相,戒不是你,戒也不是属于你的,就只是一瞬间因缘和合生灭的法。佛陀不是在禁止这个或禁止那个,而是在指出一条了解真相的道路。

S: 现在有没有想着要杀生呢?

问: 没有。

S: 现在没有在想着杀生,所以并没有刻意要去守什么戒。但对屠夫来说,在刻意去杀生的那一刻是不善戒想着去杀生。佛陀说刻意要杀生或伤害一个生命是强烈的不善,所以在三离心所之一生起的那一刻远离杀生或伤害众生就是善的戒。同样的,现在并没有想着要说谎或骗人,当然不会有三离心所。但当要说谎或骗人时,有一刻去阻止这件事时,那一刻是有三离心所之一生起,去阻止这件事发生,那一刻就是善的戒。当不善的戒 (不善的心) 愈来愈强烈造成言语或行为上的伤害时就会导致未来不善报的结果。

当我们读到2百多条戒律时,事实上是所有不善法的描述。所以不管我们读到什么,其实都是跟现在这一刻的法有关。重点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去遵循什么,去守什么戒,因为每一刻就只是不同的实相。有些人过午不食或是不杀生不偷盗,我们可能就会认为这样就是在守戒。但有谁能够知道别人每一刻的心的品质呢?也许是带着很多的贪爱去守戒 (想得到功德) 或是带着瞋恨去守戒,在那些时刻可以称为是善的戒吗?所以真正的遵循戒律必须是要有智慧伴随,才会是善的戒,但不是我在守戒。

一般对戒都有很多的误解,人们会以一个情境状况来定义戒,会误认为只要不杀生不偷盗不说谎就是守戒,但佛陀的教导是更为精深细腻的。所以现在是善的戒还是不善的戒呢?不管是善的戒还是不善的戒也都只是一刻就过去了。

J: 出家众必须有戒律是为了保护维持僧团,但并不是命令,只是在描述作什么会有什么后果,目的是心的纯净。佛陀用传统世俗的语言来传递真相以及日常的生活正当的行为。所以不管佛陀以什么形式来解说,其实都是在讲现在的法,绝对的真相。

AS: 善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戒?

问: 善的那一刻就是善的戒,不善的那一刻就是不善的戒。

AS: 那么善的戒是对大家都有益的吗?无论是对出家众或是在家众来说。

问: 都是有利的。

AS: 那你只想要有五戒还是想有更多?

问: 如果智慧够的话,更多是更好的。

AS: 既然善戒就是所有善的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限制于只有五戒呢?你能够遵循出家众的戒吗?

问: 有可能可以。

AS: 这样是好的,当然这也要看累积的习性。一天中善的行为也是跟出家众的戒律会是一致的。去了解出家众227条戒律的内容是有益的,因为能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对出家众来说,这些戒律是必要的,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阿罗汉的纯净无瑕。

如果我们了解出家众的戒律,就能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出家人。但去了解的不是你,只是法。一天中有多少邪见呢?当智慧生起的那一刻就是善戒,它们都不属于任何人。只有闻慧思慧能够一点一滴累积智慧,直到根除我是存在的邪见。这是关于了解真相而不是有一个谁可以去作什么。如果不是透过了解现在出现的法,有可能能够累积智慧吗?只有智慧能够放下重担,但如果连重担是什么都不知道,有可能能够放下重担吗?

问: 所以如果没有聆听佛法,就不会知道有重担。

AS: 的确,我们太习惯这些重担,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很沉重。只有透过智慧的累积才能够知道在那里的都只是法而已。

Date 18 Aug 2022

article-cn/topic/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