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线上讨论
429  了解因缘生灭法的特征才能了解苦圣谛 - 佛法线上讨论 (60)

了解因缘生灭法的特征才能了解苦圣谛

2021-0630


问: 佛陀讲的苦圣谛是五取蕴,跟三法印的“苦”定义上不太一样。虽然中文用的词都是苦,三法印的苦比较偏向于不圆满,无法满足。但五取蕴的取指的是执取会引发众生内在感受的苦受,这两个的定义不太一样。

S: 首先我们要先确认为什么诸行无常?现在这一刻因缘和合的法都是无常的,因为它们是有因缘条件而生起,生起后马上就灭了。没有人可以让眼识持续也没有人可以让耳识或声音持续,所有因缘和合生起的法生起马上就灭去了,因此诸行是无常的。

诸行皆苦是指法生起就灭去了,这样是苦还是乐?法生起立刻就灭去,这样能成为一个依靠吗?它能成为你想要得到持续愉悦感受的来源吗?既使是智慧生起的那一刻也是马上就灭了,它也没办法得到持续的满足。

蕴是因缘和合生起就灭去的法,它们都有苦这个特征。不管是蕴还是取蕴,它们都有苦的特征。当它被执取时称为取蕴,当没有被执取时,它也是有在生灭也还是有苦的特征 (除了涅槃) 。

J: 第一圣谛最深的意义是行苦。对于从不曾接触过佛法的人都很容易同意身体的痛苦和心里的悲伤是苦,但这并不需要佛陀来解释我们就可知道。当佛陀说五取蕴是苦,指的是五蕴真实的本质一定有苦这个特征。只有真正了解因缘生灭法的特征才能了解第一圣谛。

AS: 了解真相一定只能够在现在这一刻。蕴就在现在,在眼识经验色尘后很快地就有执取这个对象了,但并不被知道。当我们说取蕴时指的是那个蕴本身成为被执取的对象,取蕴指的是蕴被贪爱执取 (有些蕴虽然有生灭,但它并没有成为被执取的对象) 。

一天中几乎都在贪爱执取,但并没有了解到它本身就是一个生起就灭去的蕴。我们对眼识有多少的了解呢?这是真相波罗蜜,真实面对不管在那里的是什么,它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

现在有蕴吗?

问: 有的。

AS: 比如有什么蕴?

问: 思心所。

AS: 现在思心所可以被知道吗?

问: 大概有了解它在运作。

AS: 思心所每一刻都伴随着心生起但还没有成为心去经验的对象,当然就没有机会真正了解到它。但借由聆听佛陀的教导,我们可以知道思心所就是指意图去作什么。不断地闻慧思慧,在累积智慧的过程才会是以后有机会去经验它,慢慢舍离放掉我是存在的错误见解的因缘条件。

问: 思心所是意图,那么请问业可不可以说是某种力量呢?

AS: 思心所是真的,它是一个实相。在一天中当善心或不善心时,我们可以知道它。伴随眼识一起生起的思心所和善心,不善心的时候的思心所则是不同的。

业力其实就是业缘。你现在用“力”这个字,但佛陀的教导是用“缘”这个字。比如眼识如果没有不同的缘,也就是你说的力,眼识是不可能生起的。不管我们用哪个字,要被知道的真相是一样的。

S: 每一刻的心都会有思心所伴随一起生起。比如眼识那一刻一定会有思心所伴随,眼识本身是果报心,因此这一刻伴随眼识的思心所就是果报心所,这时候它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它就只是执行它的功能。

业缘有两种,当思心所伴随心和心所一起生起的时候是俱生业缘。在眼识之后很快就会对经验的对象有执取,但在一天之中有很多不善的执取强度并不会强烈到会带来业报。 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些声音时,可能会觉得有点干扰,但生气的程度没有强烈到会有言语上或身体行为上去伤害别人,那么这是瞋恨在累积,在那一刻的思心所是瞋恨的俱生业缘。

另一个业缘则是伴随善心或不善心一起生起的思心所,这时候另外一个业缘是异刹那业缘,它会在之后时机成熟时带来结果。因此善的思心所和不善的思心所是果报心和果报心所会在之后生起的业缘条件。如果贪爱和瞋恨强烈到会以某种方式伤害到别人,那么这个强度就会在未来带来结果。

业是意图,会以意图的强度决定未来的业报,比如杀蚊子和大象的意图强度不会是一样的。意图要去伤害的对象如果是很纯净的人,那个不善的业报会更强大。

J: 缘,它被视为是两个法之间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说一个法是另一个法生起的条件时,那个条件就可以被指为是力量,是法跟法之间的关系。

S: 用什么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有没有了解。从早到晚几乎都是贪爱一直在执取,我们只能在贪爱的不善中培养智慧。

问: 经典中描述有一个母亲她女儿过世了,她本来很悲伤,后来听了佛法,了解了真相就不再悲伤了。这是不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呢?

AS: 只要还有我存在的邪见,当然就会有我的孩子,我的财产…。了解没有我的真相才能够真的消除悲伤。

Date 13 Oct 2022

article-cn/topic/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