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線上討論
406  覺知一定會伴隨善心一起生起 - 佛法線上討論(40)

覺知一定會伴隨善心一起生起

2021-0127


問: 當我們閱讀經典時,會讀到“兹有比丘,從正念而往,正念而還,正念而立,正念而坐,正念而臥,正念而作。”這是在說要訓練自己時時刻刻保持覺知嗎?

AS: 應當知道覺知和智慧並不是任何人能控制的,所以並不能只看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要真正瞭解字背後的意義。智慧已經足夠到能夠真正瞭解四念住真正的意義了嗎?有任何人可以一整天都很刻意去保持覺知嗎?那反而是一直在想著要作這個作那個,並沒有瞭解這一刻的法。現在我們聆聽佛法思惟佛法就是在培養覺知生起的條件。現在有人可以作什麼馬上讓覺知生起嗎?八正道的培養建立是很困難的。

S: 當你讀到經典說我們要時時保持覺知,那麼你對“覺知”的認識是什麼呢?

問: 通常一整天在忙的時候常常會忘記佛陀的教導,但有時候忽然想到佛陀的話,那時候可能是有覺知的,但也許還不是正念。

S: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通俗的語言來使用覺知這個詞,比如泡茶的時候我們要小心,要保持覺知不要把茶濺出杯外或是過馬路時要小心,要有覺知等等,這其實這並不是佛陀教導裡覺知的正確意義,因為這些都和善心沒有關聯,覺知一定是和善一起生起,但通常其它時刻大都是無明和貪愛。

所以當我們在經典裡讀到要有覺知的時候並不是指我們習慣用語的覺知,既使是動物在捕捉獵物時,在通俗語言上也可以被稱為是有覺知的,這也不是佛陀所指的覺知。覺知一定是和善心一起生起,它生起後可以維持多久呢?

問: 它應該是瞬間生起就滅去。

S: 現在當我們在討論佛法的時候,如果有智慧伴隨心去思惟佛陀的話的時候,那一刻就有覺知。但也許有其它時刻分心在想別的事,那一刻也許就有貪愛,無明生起,所以在那一刻就不會有覺知。

當我們在經典裡讀到佛陀說應當經常保持覺知的時候,是用世俗的語言在描述。在學習佛法時,我們很難捨棄有個我,很容易掉入一個情境狀況去判斷。但其實每一刻的法生滅如此之快,現在這一刻在看或在聽的那一刻會有覺知嗎?

問: 現在在聽的時候有覺知到有聲音出現,然後會知道這個聲音的意義。這應該是覺知的過程吧。

S: 現在看到是因為色塵撞擊眼根,眼識生起,就只是眼識執行去看的功能,不是我去看或任何人去看。在眼識去看的那一刻,只會有七個遍一切心心所一起生起,所以在看的那一瞬間片刻還不會有覺知 (念心所) 。眼門過程中,眼識之後會有三個心生起滅去,然後是速行過程善心或不善心,在這裡通常是貪愛和無明生起,在貪愛和無明的那一刻就不會有覺知。意門過程的心會去想著被看到的是什麼被聽到的是什麼,通常一整天中在意門過程想的時候大都是不善心生起,很少有覺知。但也有可能會有思惟佛陀的話如理作意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會有覺知和善心。

覺知生起的因緣條件是什麼呢?

問: 聆聽佛法,正確的思考以及過去的累積。

S: 所以沒有一個我可以去覺知任何事,不管我們在經典上讀到什麼,那是用世俗的語言來討論佛法。我們可以用世俗的語言來稱呼這個人那個人或佛陀,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就只是法在生滅。所以如同阿姜經常的提醒,我們應該仔細確實去瞭解佛陀教導每一個字的真正意義,逐漸以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以表面故事去思考。

J: 這是大部分的人常常在閱讀經典時會有的困惑。當我們在經典裡讀到佛陀說應當要經常保持覺知的時候,佛陀並不是在指示應該要去作什麼。他是在描述,在解釋現在這一刻的法。他是在提醒現在這一刻能夠生起的最好的是什麼,比如現在有覺知和智慧是最好的。

佛陀所教導的覺知一定會伴隨善心一起生起。在佈施,守戒,智慧增長的那一刻都是善,而善的那一刻就一定會有覺知伴隨了。所以與其去想著我應該如何要保有更多的覺知,不如想著覺知和智慧的正確因緣條件是什麼。

問: 請問我們現在是在一個概念的世界裡,看出去的就是人和東西。阿姜經常提醒最重要的是要瞭解現在這一刻的法,但這一刻的法現在不可能經驗到。所以我想請問概念和法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J: 你看出去都是人和東西,那麼在那一刻是什麼法?

問: 我學習到的是去看的不是我是眼識在看,被看到的就只是色塵。

J: 你看出去是人和東西,人和東西是概念。但在想的那一刻是意門過程的心在想著概念,想是真的,想是一種類型的法。我們不用認為現在這一刻有眼識就應該要能夠看到色塵。就智慧的發展而言,當下的心裡狀態是善或不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智慧能夠瞭解那一刻出現的法的真實特徵。現在不管出現的是什麼法,既使是不善都可以成為智慧成長的土壤。任何的實相都可以是正念和智慧覺知瞭解的對象。

S: 既使是現在想著我應該要有覺知的時候,那個去想的是有貪愛或是有邪見也都可以被瞭解。沒有人可以刻意區隔出法和概念的界線,因為在想的時候大多都是在想著概念了。聆聽佛陀的教導後,佛陀的話會成為我們去想著現在的法的條件,逐漸地才能夠區隔出法和概念的不同。

比如在碰觸的那一刻,硬出現了,如果那一刻有覺知和智慧生起,那一刻是不會有任何想法任何名稱或想著法和概念界線在哪裡。因為就只是法的特徵在那一瞬間片刻被瞭解。在耳識聽到聲音的那一瞬間片刻,就只是聲音被聽到,還沒有名稱沒有任何意義沒有聲音的高或低,就只是聲塵這個色法被經驗到。

問: 以前所有的法都混淆在一起,但在聽了佛法後更清楚的瞭解到不同法的特徵,瞭解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無常,苦,無我。這很有幫助。

J: 在聆聽佛法後自然而然去思慧,不用刻意去想著要把這些不同時刻不同的法清楚的區分開來。逐漸地聞慧思慧自然會慢慢地瞭解到不同法的不同特徵。這樣子的思惟會自然的對佛陀的教導更有信心。

AS: 如果不能夠瞭解現在出現的法,能夠真的瞭解什麼是概念嗎?現在出現的是什麼?

問: 現在出現的大都是概念。

AS: 佛陀所教導的每句話都是更幫助瞭解日常生活中每一刻的法,如果對現在這一刻的法沒有任何瞭解的話,如何知道什麼是法什麼是概念呢?如果不是真的瞭解,就只是在回答問題而已。因為不瞭解什麼是真的什麼是概念,所以我們會認為被看到的是人和東西。

現在出現的是什麼?

問: 是那個被看到的。

AS: 是什麼被看到?

問: 從佛陀的教導知道被看到的是色塵,但現在看到的還是人。

AS: 那只是記得答案而已。法不需要用特定的名稱,既使當我們說被看到的是色塵,我們只是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但現在這一刻色塵的特徵真的有被知道嗎?現在是什麼被看到呢?如果沒有法有什麼能出現呢?被看到的法的特徵就是只能被看到。去看的法和被看到的法是不同的。如果不瞭解這一點,就無法區別出法和概念的不同。

那個被看到的只是那個被看到的。心的生滅非常快速,被看到的是人和東西是已經在想了。瞭解現在在那裡的是什麼,這會是瞭解體證四聖諦的正確條件。

Date 27 Aug 2022

article-tw/topic/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