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育智慧的過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2021-0421
問: 我們讀到色法一定會經歷生,住,異,滅四個過程 (生起,持續,敗壞,滅去) 。請問聲音從持續到敗壞是什麼意思?
S: 指的是色法生起,逐漸滅去,然後完全滅去的過程。既使名稱上看起來說的是持續或是敗壞,但其實就只是滅去之前的一個瞬間片刻而已。這是在描述色法生起很快就滅去的那一個極為短暫的過程。
AS: 色法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十七個心識剎那,心的生滅更是快,有極短瞬間的生,住,滅三個剎那。從生到滅去的那一刻發生的非常快。現在就有聲音和色塵,它們生起很快就滅了,什麼都沒有留下,但邪見會認為是個人或某個東西,所以我們會去抓取它。必須瞭解法的真實本質才能夠有機會根除貪愛,根除邪見。
S: 嬰兒從出生,長大,老去到死亡,這是個逐漸的過程。色法從生 住 異 滅這個過程發生地非常快,但其實就只是不同的時刻。
關於台灣前陣子所發生的火車意外事故,業什麼時候會成熟而帶來結果我們不會知道,當條件俱足的時候就會生病或死亡,每一刻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業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多人一起發生意外,但這不會是共業,每一個人每一刻所經驗的果報都是過去業帶來的結果,不會是一樣的。
通常我們會對別人遭遇不幸感到同情,會覺得很悲傷,那時候是真的善嗎?還是是不善呢?去年香港有許多暴力抗爭的活動,承受暴力是業報,但那些去施暴的人在未來也會有果報。對業力業報有信心的話,會成為真正善的悲憫生起的因緣條件。除了對於發生什麼事,可以瞭解是業帶來的結果,對於那些正在執行惡業的人,我們也可以是真的同情他們而不是以瞋恨來回應。
每個人的業都不會是一樣的,所以業報也不會是一樣的。當火車事故發生時,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大家都有一樣的業報,但事實上每個人的死亡心都不會是一樣的。我們要瞭解的是在那裡的就只是名法和色法,沒有人也沒有任何東西。看到的就只是色塵聽到的就只是聲音,因為有記憶心所記憶標記以及意門過程的心概念化,所以會有個人有個東西在那裡。無明遮蓋了真相。
問: 請問《吉祥經》裡說恭養父母,照顧家人是吉祥的事。但為什麼在菩薩輪迴中的某一世曾經把他自己的小孩送給別人呢?
J: 菩薩把小孩送給別人就類似是出家,出家眾也是捨離了家人。
S: 當我們讀到菩薩在每一世輪迴的故事時,並不是要去模仿。而應該是去瞭解生命中最重要,最有益的事是什麼。
菩薩在尚未成佛前致力累積各種波羅蜜。如果不瞭解佛陀的教導,在讀《本生經》時可能會感到困擾,因為可能會很難理解菩薩的行為。但愈對佛陀的教導有信心,就愈能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在智慧的建立過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但並不單指在生氣時或受到干擾時要有耐心,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夠培養慈愛和捨離。當慈愛生起時並不會為生活帶來任何干擾,但如果是貪愛於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時,就很容易會帶來干擾。當波羅蜜的美德逐漸累積時就比較容易捨離,但這不是捨離責任,而是捨離貪愛。
我們有個朋友在讀了佛陀成佛前的輪迴故事時感到很干擾,於是對閱讀其它的經典和聆聽佛法也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其實是因為我們早已經有自己認定什麼才是正確的想法。只是想著整個情境故事去判斷,但並沒有瞭解到當下那一刻生起的實相是什麼。在菩薩給予的那個當下,其實是捨離了貪愛。
AS: 現在我們能夠捨離放棄的,和誓願成佛的菩薩所能夠捨離放棄的是截然不同的。當智慧不夠時,怎麼可能能夠放棄不善呢?對聲聞弟子來說,現在有多少的因緣條件願意捨離我們所貪愛的?有任何人能夠像菩薩一樣把自己的孩子給別人呢?我們不像三藐三菩提能夠堅定地發展捨離波羅蜜,放棄貪愛。我們各自都有不同累積的習性和因緣條件,只有智慧能夠瞭解,能夠捨離。並不是讀到菩薩過去世的故事行為就硬要去學習模仿,當你不想給予而被強迫要去給予時,那一刻真的是善嗎?還是只是覺得我應該要怎麼作。智慧是誠實的,對於不管出現的是什麼,智慧就是去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