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五個不同的特質:
稱為心,因為它去想一個對象,它清楚的認知那個對象。
稱為心,因為它透過速行心的過程累積自己的善、不善、和大唯作心。
稱為心,因為它是累積的業和污染雜質的果報。
稱為心,是因為它根據不同的因緣條件會呈現出多樣化。
稱為心,是因為它能產生微細多樣化的影響。
稱為心,因為它去想一個對象,它清楚的認知那個對象
稱為心,因為它去想一個對象。如果稍加注意的話,會發現我們是不停的在想,想東想西的有時歡喜,有時生氣,有時擔憂,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想就沒有煩惱,於是企圖以一些方式來停止心想,但是心不受控制,我們不能控制心要它不要想,或僅是想一些令我們喜歡的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想是心理狀態,是心的特徵,因為色不會想,如果再注意自己的思想,會奇怪為什麼自己會那樣想,有時甚至是一些不應該有的念頭。又在每一天的思想中,是善的念頭多呢?還是不善的念頭多?
可以肯定的是不善的念頭比善的念頭多,一些不善心常常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門生起,這些不善心頻繁的生起,以致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但是所有這些好像真有的事情,只是心想出來的,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事,是因為心在重複不斷的想著它,但是只要心沒有想到它,它就不存在。
所以,當你正在為著某件事情牽腸掛肚,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知道其實是心正在想,是善的心或是不善的心主要取決於心過去的累積,但大部分是不善的心在想。因為在想的時候,想到高興時會貪戀那快樂的感覺是貪的不善;想到不開心的事,那時的心惱怒是嗔恚的不善。
如果在心生起時能明白心的這些思維活動,正是心的特質表現,當時的心就是善心。
心清楚的認知所緣
心是一個實相,它經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門等六個根門清楚地知道一個所緣,知道各種不同所緣的不同特徵,心不可能在生起時沒有認知一個對象,如果沒有所緣被心知覺,心是不可能生起的。
心和心所都是體驗所緣的名法。關於心的特質, 它純粹是一個能夠清楚知道所緣的實相,這與性質各異的心所執行不同任務的功能是不同的。心所伴隨著心一起生起,它們一起體驗同一個所緣,但是在體驗所緣的過程中是以心為主,而不是心所。
和心一起生起的不同種類心所,它們依本身的性質執行不同的任務,譬如觸心所的特質是去接觸所緣,但觸心所並不像心那樣可以清楚的認知那個對象所緣。無論觸心所接觸到什麼,一起生起的心都能夠清楚地知道那個所緣,能區分每一個不同的所緣的特徵。又如記憶心所的特質是去標記認出那個所緣;慧心所的特質則是去瞭解所有實相的真實本質等等。
心從眼睛清楚的知道顏色所緣的差異
現在看見什麼呢?只是看到一個顏色,還是看到了很多不同形狀、不同種類的東西?真的鑽石和假的鑽石一樣嗎?不一樣。為什麼知道不一樣?答案是心知道,心的特質是知道不同所緣的不同狀態細節。比喻是一片明亮的鏡子,有什麼東西從鏡子前面移動過去,鏡子就顯現了那東西的形狀。眼睛裡的眼淨色有著能夠接收顏色所緣撞擊的特質,而顏色所緣也僅在眼淨色處顯現。
不論是真鑽石假鑽石、寶玉石頭,甚至別人的妒嫉的眼色都都經由眼處顯現。心透過眼門清楚的知道所緣的不同。對同樣一個東西,各人的反應都不一樣,這關係到各人對所呈現的所緣的認識或記憶的差異,在看時假如那人心生妒嫉,那麼儘管外表上沒有透露,但可從他的眼裡看到妒嫉的眼神。
心從耳朵清楚的知道聲所緣的差異
通過耳門出現的只有聲音,不管是一個聲音或是很多聲音,心知道聲音出現時,那一刻的聲音就是耳識心的聲所緣。電風扇的聲音、瀑布的聲音,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叫聲,甚至是人模仿動物的叫聲,心都能分辨出其聲音的不同。帶著歡樂的聲音、帶著譏諷嘲笑的聲音、惱怒的聲音心都能識知。所以任何事物之能出現,是因為有一種有認知功能的法相去知道那個現起的事物,那個法相就是心。
心從鼻子清楚的知道香所緣的差異
心從鼻子清楚的知道氣味(香所緣)的不同差異,各種動物、各種植物、各種食品有不同的氣味,心能分辨不同花朵的香味,飄來菜餚的氣味,即使沒有見到,心也知道那是什麼菜餚。
所以,是心知道這些不同的氣味,知道蒜頭的氣味和蔥頭的氣味不同,並不是「我」知道,不是鼻子知道,而是心知道。
心從舌頭清楚的知道味所緣的差異
食物有很多不同的味道,心清楚的知道舌頭嘗到的食物味道,檸檬汁、橙汁、鳳梨汁的味道不同,烹調味道的時候,心知道該如何添加味道調得合口味,即使是差異極微小的味道,心也能清楚的分辨出來。
所以,是心知道出現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的相應的對象,只要具備了現起的因緣條件,這些所緣就會現起,並不是有一個我在讓這些所緣生起,是因為觸心所撞觸到所緣,和觸心所一起生起的心就清楚的認知那個所緣。
心從身體清楚的知道觸所緣的差異
觸心所是名法,但觸所緣是身體能接觸到的色法,身體能接觸到的色法有軟硬、冷熱、鬆緊等的感覺,分別屬於四大中的地界、火界和風界的特徵。
即使是閉上眼睛,心能辨知接觸到的是絲綢,是毛巾,還是其他的質料;心也知道吹到身上的涼快,是自然的風吹還是空調機的冷氣,心知道這些不同觸所緣的差別。
如果我們清楚地了解,不是「我」在思考,而是心在思考,去思考的心和去看的心是不一樣類型的心。看的心稱為眼識心,眼識心透過眼淨色知道對象所緣,而思考的心是透過意門去體驗它的對象所緣。由於看的心和去思考的心不會同一時間生起,心經驗到所緣的那一刻還沒有去思考所緣;當心去思考那個所緣時,看的心已滅去了,而發覺自己正在思考時,先前那思考的心也同樣已經滅去。
看的心生起後立即滅去,思考的心也是生起後立即滅去,心的生滅極度快速,一個緊接着一個的接連不間斷。色法也是如此,我們現在不覺得有什麼在滅去,眼前的景象好像始終都在,那是因為心和心所的生滅都太快了,以致我們不瞭解這些生起瞬間就滅去了的法相,不瞭解這些生起就滅去的名法和色法的真實本質是無我。
為什麼我們不能瞭解名法和色法的無我真相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培育起瞭解那每一刻都在生起滅去的法的真實本質的智慧,沒有智慧,就不能瞭解那經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門出現的實相是無常、是無我的。
稱為心,因為它透過速行心的過程累積自己的善、不善、和大唯作心等的性質。
為了瞭解心透過速行心一系列連續的過程累積心的善或不善,我們應該要瞭解速行心、以及欲界善心、不善心、和唯作心的意思,要知道現在心正在一個緊接著一個非常快速不間斷的生起滅去,沒有人能夠阻止心的生滅,在一個心路過程中有七個類型相同的速行心連續生起,因此心能透過速行心一系列重複的過程累積自己的善或不善。
心在生滅中會累積,是因為生起滅去的心都是下一個心生起的因緣條件,對於不是阿羅漢的人來說,在心路中生起的速行心是屬於善心或不善心,善或不善會從這一刻的心傳遞到下一刻的心並且一直繼續下去。而阿羅漢的速行心只有大唯作心,没有善心或不善心。
每一個心生起,都有它的因緣條件,所緣是心生起的一個條件,以一個眼門心路為例,眼識心在眼門的眼淨色處生起,色塵所緣撞擊眼淨色時眼識心就生起執行看的作用,然後在心路過程中生起喜歡或不喜歡、善或不善的七個速行心。能夠聽到聲音的是耳識心,聲音所緣撞擊耳門的耳淨色,耳識心就生起執行聽的作用,然後是七個善或不善的速行心。在其他根門生起的心路也是同個道理。
在研習佛陀的教導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在看是心在看,聽見聲音是心透過耳門認知到聲音。有誰知道現在有正在看、正在聽的心呢?但是我們比較能體驗到有善心不善心、憂愁痛苦等感覺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道心正在不斷快速的生滅,不知道它有累積本身的善或不善的特性,不論是善或不善都會從這一刻的心累積傳遞到下一刻的心。我們可以注意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這是心累積的結果,有些人傾向於做善事,這是因為他們過去的善累積傳遞到下一個心,成為下一個善心生起的因緣條件,因此會傾向於做善事。不善心也是這樣,不論是根深蒂固的貪愛,瞋恨或無明。當這些不善心滅去的時候,不善會繼續累積傳遞到下一個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心的累積善或不善,就沒有性格不同的人。
稱為心,因為它是累積的業和污染雜質的果報。
心的本質可以分為善心,不善心,果報心和唯作心,果報心是由過去的業所造成的果。當業力成熟並且有適當的因緣條件時,果報心就會生起,它會透過眼,耳,鼻,舌,身體驗到不同的對象,然後在心路中生起善或不善的速行心。
透過對心的特徵正確的理解,我們就知道在心路過程中善或不善的速行心在快速地累積,以及過去業力和污染雜質帶來果報的因果關係。
我們將再繼續看到色塵、聽到聲音、聞到氣味、嚐到味道、接觸到冷熱軟硬鬆緊等,不論是在這一世和下一世,以及在未來的無數世,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它們的果報並不僅限於在這一世,在漫長的輪迴中,一個業在具足因緣條件時,那個業的果報心和果報心所就會生起,但我們不會知道那個果報心的生起是由於過去哪一世和哪一個業力成熟造成的,沒有人可以預測哪個業力會經由眼、耳、鼻、舌、身產生什麼樣的果報,而現在不同程度的善心和不善心的業行是以後果報心生起的因緣條件。
稱為心,是因為它根據不同的因緣條件會呈現出多樣化。
心的這個特質分成兩部分解釋:心因為體驗不同的所緣而多樣化,和心因為它有不同的心所一起伴隨生起而多樣化。
心是多樣化的,因為心一定會有不同的心所伴隨著一起生起。伴隨而生的心所不同,心也就不同。每個人都累積了不同的習性,不可能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思考,因為心生起時,它生起是由於不同的因緣條件和許多不同心所的支助,每個人一定會有不同的心所伴隨著心一起生起,因此伴隨著心一起生起的心所是心多樣化的條件。
心所共有52種,但它們不會全部同一時和一個心一起生起,心會因為心所的數量和類型而有所不同。心因為有不同數量和類型的心所組合又劃分成了89種心,如果包括禪定的心在內又達到121種心。研究心法,就應該仔細的了解心的各種分類,即分為善心,不善心,果報心或唯作心等四大類,這四大類的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據心的本質,心只是認知、識知,但當和心一起生起的心所是不善的,心也就是不善的,反之,有善的心所一起生起的心就是善心。善心不論是在什麼地方、什麼人的心上生起,善心就是善心;如果是不善心,那麼不論是他什麼人,是神仙還是比丘,不善心就是不善心。
稱為心,是因為它能產生微細多樣化的影響。
心是多樣化的,心的多樣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效果,世上沒有什麼比心的運作更細膩精緻的了,任何的藝術品和工程都在心的運作下完成。畫家能畫出精緻的圖畫,那是通過有精緻的心的功能,通過心的運作,完成諸如勾勒輪廓、上色、潤色和修飾等等,最後成為一幅傑出的畫。
畫作的多樣化和心的多樣化相比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證明了心的多樣化,心的多樣化呈現在身、語、意的表現上,諸如透過身、語、意執行的善業和不善業。
不善業是多樣的,因此業緣條件導致了廣大種類繁多的各種不同動物。有些動物有兩條腿,四條腿,四條腿以上或沒有腿。有些生活在水裡,有些生活在陸地。善業也是多樣的,善業導致人類在性別,外貌或面部特徵上有所不同,一世的際遇也不同。也就是說,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看到什麼,無論我們談話的主題是什麼,心多樣化的本質都一直在出現。
心的特徵是可以認知並清楚地知道它體驗到的對象,無論那出現的對象有多少變化或有多複雜,心也可以分辨究竟法和概念。心經由眼根去看,耳根去聽,鼻根去聞,舌根去嚐,身根去碰觸和意根去想著很多不同的主題,心不斷地生滅並頻繁地在六個感官門之一去體驗一個對象,如果能夠瞭解心的真實本質,就可以知道心生起去經歷一個對象後就馬上滅去消失了。
心和所有其它生滅的行法有相同的共同特徵,即無常、苦和無我。心具有這三個普遍的共同特徵,這就是心的真實本質。